寂寞贵妃墓

2020-10-09 10:28:56 作者: 寂寞贵妃墓

荒野之上,芳草萋萋,一座半球形的墓冢被青砖紧紧包砌,显得凄苍孤寂。要不是石碑上刻着“杨贵妃之墓”几个字,让人很难把这堆黄土与一个38岁的女人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里掩埋的何止是一缕香魂?更是一段魂牵梦绕的爱情故事,一场风云突变的历史悲剧!

这个只活了38岁的女人叫杨玉环。16岁时(开元23年)嫁给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在寿王府中,她学会了歌舞,又精通音律,成为一名当时最时尚的女人。

后来,宦官高力士把她带入温泉宫,碰见了玄宗,玄宗对她一见钟情。但因关系特殊,故玄宗先安排她出家为道姑,改名太真,在太真宫修行。直到5年后才让她还俗,并册封为贵妃,“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此时杨玉环27岁,而唐玄宗已61岁。

从此,“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历史上,才貌俱佳者大有人在,但女人作为一个家庭中很重要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未来的婆婆(丈母娘),一肩挑着自己的梦想与希望,一肩担着家的现在与未来,其教养、修为与智慧是任何权势和财富无法替代的,关系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杨贵妃倍受皇帝宠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获授官制或赏赐:其大姐封为韩国(古代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堂兄杨国忠好赌,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就连拥兵自重的安禄山,也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

但她却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带来的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纵情声色和杨氏家族的胡作非为。轰轰烈烈的大唐王朝,在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到唐玄宗晚年,宫廷争斗暗流涌动,此起彼伏:以太子李亨为首的太子集团和以宰相杨国忠为首的宰相集团互相勾心,太子想继承皇位,宰相想另立太子,两大集团的斗争使朝野对此充满巨大的怨恨,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以致“安史之乱”爆发,血染马嵬坡。

杨贵妃,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据史载:唐玄宗出逃后,在马嵬坡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杀杨国忠,又胁迫玄宗将杨贵妃缢死,葬于驿西道侧。玄宗在至德二年(757)十二月从四川返回长安时,下令改葬贵妃,遭到礼部侍郎的反对,只好作罢,但“密遣中使者具棺椁它葬焉”,“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它所”。

然而,后人对这一史实颇感怀疑。一些学者认为,杨贵妃在“马嵬兵变”中并未被逼自缢身亡,被侍女替身“顶罪”,在皇帝亲信和乐师的帮助下,辗转到扬州,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了日本,不久因病身亡。证据是,日本也有两座杨贵妃墓,京都等古城还有她的塑像。

我通过数次到马嵬坡考察和翻阅大量史料后得出结论:兵变发生后,杨贵妃一定是死了的,众目睽睽之下,不可能死里逃生。她是死在复杂而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成了化解官兵怨愤的一个“替罪羊”。当时内忧外患,兵荒马乱,唐王朝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状态,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自身难保了,何况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旧唐书》上说:“上既命,赐妃自尽,玄礼等见上请罪。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应该可信。

至于她和唐明皇“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爱情故事,我觉得并非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那般浪漫。作为堂堂一朝之主的皇帝,娶了自己的儿媳,本已让人“刮目相看”,何况二人相差三十多岁?就算有爱,也是“日久生情”,而非“两情相悦”,肯定有其他因素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子会爱上一个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男人吗?除非她有严重的恋父情结!

“六军既发,贵妃气息有所和缓,着人救之。造空栌舟,置数月粮食于舟内,放逐海中,任其漂流。”对于这样的传闻,听起来似有道理,实则天方夜谭,不过是后人牵强附会罢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