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2020-10-10 18:27:56 作者: 北魏为何始终

1. 君王才相仿,何以虐对方

不论是刘裕还是刘义隆,亦或者是拓跋嗣和拓跋焘,他们都是能力出众的领导者。在那种危急的局势下,只要一方有了守成中庸之主,那么必定会被对方所碾压。就像刘裕去世后,传位于嫡长子刘义符,结果在北方的那点地盘接着就被人给占据了。

刘宋和北魏的前几位君王,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辈。他们虽然都想着攻灭彼此,但是君王们的实力实在是相当。

拓跋嗣是"孝心睿略,权正兼运,纂业固基,内和外抚,声教南被",而拓跋焘是"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他是孝武帝,庙号为武者,必不是泛泛之辈。

刘宋的刘裕那自不必多说,他的儿子"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内政外交,那是样样精通。因为当权者的都是出众之人,那么他们治下的国家自然也不会太差。

2. 国力无悬殊,自无以屠戮彼此

在大多数南北对峙时期,基本上都是北强南弱。因为北方民风彪悍,战斗力强劲。但南北朝初期,刘宋和北魏的发展水平都相差无几。当年永嘉之乱,北方饱受战乱之苦,少数民族政权如走马灯般,此起彼伏。所以,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落后一大块。

因此,北魏的经济水平,不如刘宋。但是北魏在拓跋焘的治下,那是铁板一块。同时,他们又不断地向外扩张,内部的矛盾都因此而转移。虽然自身经济不行,但他们擅长于以战养战。

他灭了胡夏、北燕、北凉,打败了山胡。而后又让鄯善、龟兹和粟特等西域部落归附。还将吐谷浑驱赶殆尽。由此也可看出,北魏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劲。

但他们大都是骑兵,只有在平原或者草原,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机动性。但是刘宋占据的南方,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长江。很多游牧民族已经拥有了中原,他们再向南下,灭掉其他政权,长江都是他们的阻碍。

(三)、各有优势,而又各有劣势

如若两个政权,要想形成对峙的局面,那么双方必定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有水平相当,才能够做到谁也无法征服谁。若是有一方,毫无优势,那么他们肯定会很快的被敌人给攻灭。

1. 纵有凌云志,止步扬子江

拓跋焘曾率军追击柔然近千里,但是到了长江岸前,他也只能"望江兴叹"。元嘉北伐,他打的刘宋军队无处遁逃,可追赶至长江,拓跋焘就止步不前。因为他的骑兵,都是些旱鸭子,根本无法渡江。而短时间内,又不能训练出可以和刘宋对战的水师。

刘宋的基本盘就在江南水乡,其水军的能力自不必多言。那是它的王牌,是它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强之盾。拓跋焘也知道,要打过长江须得付出很大代价。想当年曹魏军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曹孟德横槊赋诗,酾酒临江,几十万大军愣是没打过孙刘联军。

还有前秦的天王苻坚,没有听从王猛临终前的建议:"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非要贸然攻打东晋,结果输的一败涂地,这些都是拓跋焘的前车之鉴。

此外,他知道"贱夷狄,而贵中华"的传统,即使打过了长江,必然会兴起很多的起义。到时候,自己根本处理不来。

除非北魏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否则他不敢轻易跨过这道天然屏障。但是两国的实力,基本处于相持的状态,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拓跋焘不敢轻易过江。

2.军中多步兵,何敌横刀立马

古代文明程度略低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可以屡次打败高阶的农耕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大量的精锐骑兵。北魏的那些士兵,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若其不通习骑射之术,就没有食物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