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杀奴隶,就不认真祭祀?《姜子牙》背后的武王伐纣真没这么简单

2020-10-10 17:40:30 作者: 少杀奴隶,就

编者按:动画电影《姜子牙》于本年国庆上映,并收获了很高的票房与反响。与其精良的制作相比,头重脚轻的故事剧情则招致了很大争议,但毕竟也是国漫当中的大制作了。《姜子牙》一剧对于商代周的正义性是存有怀疑的,这种怀疑从古至今都很普遍,那么商周易代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国漫大作《姜子牙》宣传海报

其实,我们从《封神演义》原著当中就能感到许仲琳老先生的怀疑。他笔下助商的截教固然很多人残忍滥杀不是善类,但助周的阐教也道貌岸然令人恶心。对于纣王的描写充满了千年来的模式化抹黑,对于周文王周武王令人作呕的套路化吹捧,则不由得让人怀疑根本是反讽。由于那个时代已经过于久远,要还原所有的真相太过困难。但我们仍然能凭借一些吉光片羽拼凑出历史的图像。事实上,很多人自以为了解真相,其实只站在第一层。

▲《姜子牙》中的纣王

第一层,那就是纣王不是昏君。其实在《论语》当中,子贡就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显然,纣王的残暴无以复加的形象,是西周以来一代代渲染丑化的结果。甚至连伟大领袖也评价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第一层并不需要太多辨析,那请随笔者来到第二层——纣非昏君,大商当灭。

地图上商王朝似乎是一个领土国家,但实际上商朝是一个霸权国家,类似古巴比伦,没有明确的疆域边界,通过辐射其霸权而统治,其都城也数次迁移。愿意接受商庇护的邦国,就是商联邦的一员。晚商政治发展开始成熟,商王世袭朝嫡子化发展,祭祀阶层和贵族开始从政治上被排挤,小臣开始崛起,这是商亡过程中,与周勾结者甚多的原因。旧史中饱受赞誉的箕子、微子甚至比干,多半都并非什么忠臣。但反过来想,贵族势力庞大到足以影响国运,岂不也正是大商气数已尽的佐证?

▲微子启后来被周封为宋国开国君主

先商的强权,是建立在征伐诸夷的基础上。春秋的攘夷概念,其实在商代就已经有雏形了。商朝的王权之强大,在于与蛮族斗争,捍卫文明,因此得到各邦尊奉。

▲商代留下的甲骨文

《易经》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结合甲骨文,这是商王武丁、妇好夫妇攻打河套一带的蛮族鬼方的战争,鬼方当中甚至有一些白种人群落,在商朝遗址中经常能找到白种人被献祭的骨骸。

▲著名的女统帅妇好

然而这绝不是说商王的直属领地能够延伸到河套那么遥远的地区。商王是为了保护边境上的邦国,而发兵征讨侵犯华夏民族的鬼方、土方等蛮族,承担天下共主的义务,捍卫华夏文明。其行军路上,所有邦国都需要提供粮食物资补给。而到了晚商,其用兵方向注重于东南而偏废西北,实质上则是商国力衰退的明证。由于贵族祭祀阶层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人口,商中央对于出兵支援周边邦国渐渐力不从心。而东夷人口不断增加,既形成了对商王畿的威胁,也使得商王能够通过征讨东夷获得奴隶,改善财政,纣王的东征战略,只是继承乃父帝乙的既定国策。由于商不再有能力出兵抵御西北方向的蛮族,边境的小邦不得不逐渐抱团,形成周这样的区域性强权。在帝乙时代周就曾经起兵反商,商不能平定,只能议和告终,甚至学界有帝乙与周人和亲的观点(《易经》中有“帝乙归妹”的记载,亦即帝乙把女儿[“妹”指少女,并非兄妹之“妹”]嫁了出去。顾颉刚将之与《诗经·大明》中描写的周文王姬昌成婚之事联系起来,认为帝乙将女儿嫁给了姬昌,从而使商周联姻。不过,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两者无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