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汉武帝:既以酎金夺王爵;又以金银赐百官

2020-10-10 18:30:30 作者: 自相矛盾的汉

但藩王们不除,皇帝始终无法高枕无忧。刘彻亲政后,借着前朝平叛之余威,颁布了《推恩令》。表面上是为藩王着想,让更多的刘家人能够分享到权力的好处。

可实际上,就是在变相的削弱其势力。大多数藩王乖乖就范,但仍有那些不愿服从命令的。而汉武帝的酎金夺爵,不过是为削藩找了一个借口。

那些藩王们相对独立,有自己的食邑,军队,也自己发展经济,他们很可能会谋反。

正如贾谊在《治安策》中所说"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2.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汉武帝不用酎金事件借题发挥,那么他也会想到其他的由头。成色好不好,还有分量够不够,那全凭武帝一人之意。

如若他真的喜欢黄金,直接下令让藩王们每年上贡多少多少即可。完全不用费尽心机的找茬.所以,汉武帝并不是真的无黄金不可。

相反,他只是把黄金当成笼络人心的工具。因为世人皆知金子的重要性,想要让官员们能够全身心的为自己效命,那就得拿出一定的好处来贿赂他们。

虽然武帝贵为天子,但必须得拿出利益,才能够让所有人都死心塌地。那些黄金赠送出去,会得到比其束之高阁,更大的利益。

武帝不缺那点东西,缺的是死忠之臣,缺的是治世之能臣。而黄金恰巧又是硬通货,世人皆知其重要性,因此武帝通过赏赐黄金的方式,来收买人心。

倘若竹子是世人公认的通货而且又极其珍贵,想必武帝也会将其赏赐给文武百官。对于他而言,金子只不过是工具罢了.

而被赏赐之人,则都是一些工具人。工具人,用工具,天作之合。

(三)、天之骄子志不在此,勿以只言片语揣度

司马光曾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因此,有人认为汉武帝热衷于黄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为了营造富丽堂皇的宫殿,为了自己的谋长生之道。因此,酎金夺爵的原因是黄金少了,他不开心。

其实,那些东西所花之金,对于大汉而言,寥寥无几,他犯不上就因为自己爱黄金,而直接夺了宗室子弟的爵位。

1. 若真只爱财宝,则不会成如此大业

曾国藩说"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

历史上真可以与汉武帝相媲美的君王,又能有几位。曾国藩列举的这些,有很多功绩都远不及汉武,只有秦始皇能与其相抗。

假使汉武帝是一个对金银宝物,爱不释手之人,是一个唯利是图,着眼于蝇头小利之人,他又怎么能够成就"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编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

刘彻,并不是一个热衷于敛财之人。

明朝就有这么一位想不开的皇帝,他就是万历。此人虽然贵为九五,但爱财如命。想方设法的从官员和百姓手中获取金银。

在那一朝,各种苛税压的工商农阶级喘不过气。有次,他认为自己时日无多,宣布废除了矿税,但第二天病情好转,接着就恢复了。

显然,汉武帝和他并非一样的人。

2. 以家国大事为重

像汉武帝,他的格局就很大,想的也很通透。反正天下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没有必要去在乎一金一银的得失。

酎金夺爵,不过是为进一步削藩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如果他真的爱金如命,他的威名恐怕不会流传到今天。

而赏赐黄金,是为了以小博大。与江山社稷比起来,再多的金子,又能算的了什么。只要老刘家的天下还在,金子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