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倩雯:整幅拆墙揭取修复发现“乾隆通宝” 彰墅庙明清壁画重现

2020-10-12 04:00:59 作者: 林倩雯:整幅

记者看到,修复之后的画面较修复前干净明亮了许多,附着的积尘、石灰等均被清理干净,但是在画面中的很多地方,仍存在画面剥落甚至空白情况,为何不在修复时将其补充完整呢?

“文物修复过程,注重一个原则,就是修旧如旧。”该工作人员介绍,在修复过程中,对于画面中存在逻辑关系的部分进行了补绘,“比如画面中人物缺少个眼睛,或者衣服线条断了,这种有逻辑关系存在的部分,我们可以将其补充完整,但是在画面下部或者是已经大面积剥离的部分,其画面信息本身丢失就已经严重,我们在修复过程中选择保持它的原貌,不另行添加其他的画面元素,以保证文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目前,修复后的壁画已移交江都博物馆收藏。上述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彰墅庙一进等房屋还需要进一步修缮,且殿宇内人员来往众多,并不适宜壁画的保存,最终决定将其移交给博物馆收藏。据介绍,下一步,江都区文体旅局将整合各方面政策资源,继续推进壁画复制和展示、利用等工作,切实让文物“活”起来。

意外发现“乾隆通宝”

印证彰墅庙扩建时间

在民间,关于彰墅庙的建成时间有诸多传说,有人说彰墅庙建于东晋时期,也有人说建于近现代。根据江都文物档案记载,彰墅庙“始建于明代后期。清道光十五年扩建”。其第二进为始建殿宇,保留至今的石匾额便是很好的时间证据。据了解,该匾置于第一进建筑门上,书“彰墅庙”三个行书大字,左首竖写:“道光乙未岁月日谷旦”,右侧落款“十方公建”。“道光乙未即道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35年,彰墅庙是在这一年扩建的无疑。”

而本次壁画修复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收获,更是为彰墅庙扩建时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工作人员在揭取东二壁画时,在面对壁画左侧上方的地仗层中,发现了一枚“乾隆通宝”铜币,其位置是在壁画的下部,应是在壁画绘制之前嵌入墙体内的。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结合石匾额的内容以及墙砖年代不一、梁架榫孔不少留空等现象,该枚钱币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彰墅庙扩建于道光年间的说法。

通讯员 刘奇斌 奚慧敏 记者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