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没烟峡

2020-10-13 08:50:01 作者: 王维与没烟峡

马明葆

没烟峡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郑旗乡境内,即原固原县黑城镇至海原县郑旗乡河谷地带,峡谷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5公里,宽1至3公里不等,峡谷两面山峦重重,山顶一座座古烽火台遗迹遥遥相对,十分醒目。登高瞰望,峡谷气势磅礴,苋麻河蜿蜒东流,犹如巨蟒蠕动。黄昏西望更有长河落日之壮观景象。

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武威),宣扬政令,安抚百姓,察访军情,并访问附属国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宋时期,现宁夏固原市境内有一个重要关口叫“三关口”即“萧关”,王维出使凉州经过萧关后,在今宁夏境内所写这首千古名诗《使至塞上》。这首描写塞外风光的边塞诗在当时以至后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地吟诵,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更为千古绝唱。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写于何处却颇受文学界争议。

诗中的“大漠”和“长河”是争论的焦点,“大漠”指哪里?“长河”又在哪里?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并有若干个版本的说法。有些人认为王维诗中的“大漠”指沙漠,“长河”就是黄河,诗中虽然提到了宁夏南部的萧关,但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宁夏南部的情景,而描写的是宁夏北部的景色。他们的理由是宁夏南部既没有沙漠,也没有黄河,王维不可能在宁夏南部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另有人认为这首诗正是王维出萧关后,就在萧关附近所写,因为诗的末尾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句话点明了诗人立意作诗时所处的位置。另外,固原境内有一大河古时称“西洛水”,现称“清水河”,清水河是黄河宁夏段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向北流经原州区、海原县、同心县、中宁县等县后注入黄河。据称古时曾伐木水运,行船等等,属名副其实的大河,“长河落日圆”就是描写清水河的落日情景。

这些看法虽然都有一些道理,但推测的成分多,所持的依据相对少。我想,诗中的“大漠”未必专指沙漠,“长河”也未必专指黄河或者黄河一类的大河,“大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过去所谓“大漠”泛指我国西北部广大地区,所以,那时出了萧关便是大漠地域,也就是所谓“胡天”的范围。而引起诗人诗兴的不一定就是黄河那样的大河,任何一条长河落日的美景都可能会引得诗人大发感慨。

出萧关后去凉州(武威)最理想的路径应该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中卫市海原县境内,原州区和海原县境内当时就有唐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原州区西进海原县的路径有两条,一条进石门关,另一条进没烟峡(苋麻河谷)。王维出使凉州(武威)时,这两条通往凉州的道路是畅通的,直到“安史之乱”后,公元763年石门关、没烟峡(苋麻河谷)一带被吐蕃占领,去凉州(武威)等地只好向北绕道。当时在没烟峡等丝绸之路孔道畅通的情况下,王维所带车马载着沉重的慰问品等物资,不会舍近求远,放弃捷径而绕道北行。

没烟峡位于著名的海原丝绸古道的东端,峡谷宽敞而途短,发生天灾和人祸的风险相对小,适宜庞大的车队和单车行进,故王维选择没烟峡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不排除描写没烟峡的情景。

另外,“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描写的应该是烽火台上的狼烟,而不是炊烟。因为炊烟一般都是在村庄多家同时升起,即便是孤独一家的炊烟在无风的时候也不会直入高空,更不会撼动诗人的诗兴。而古时狼烟是传递军情的,传说柴火中掺有狼粪,在烽火台点燃时滚滚浓烟聚而不散,直上天空,十分显眼。北宋陆佃在《埤雅》中写道:“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可见狼烟烽火对视觉的冲击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