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手中小小的一杯水酒,竟有如此多的特殊用处

2020-10-14 12:04:01 作者: 古人手中小小

曹操是个聪明人,他早就看出刘备留不得,但却无法对其痛下杀手。

为何?

刘备素以仁德著称,如果将其杀掉,则会让天下自诩仁义的能人志士对曹操离心离德,不会再有人起意投靠。所以,曹操虽将刘备请来许昌,但他的心里始终顾虑重重。

刘备抵达许昌后,便开始在暗中进行敌后活动了。他与董承等人策划了衣带诏计划,但同时也担心此事败露招致杀身之祸,所以特地在住处开辟了一座小菜园掩人耳目。不过,刘备越是这样,曹操的疑心越重。最后,曹操终于忍不住了,打算先试探试探刘大耳的意向。

处理这种问题,秦末范增早已为后世做出表率:请客吃饭,设鸿门宴,曹操也不例外。正好此时节梅子熟了,于是曹操便让人准备了一大盘青梅,一樽好酒,约刘备小酌一杯。说起两人的心态,估计和当年的项羽刘邦差不多。

曹操每句话都问到点子上,想要挖出刘备心底的秘密,刘备则诚惶诚恐,一直装出老实巴交的模样,生怕招致怀疑。很多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场“煮酒论英雄”是杜撰出来的故事,不足为信。不过,在《华阳国志》和《三国志先主传》中,的确提到了曹操与刘备曾凑在一块喝酒,但具体细节不明。

总之,虽说曹操直到酒会结束,都没能摸清刘备的意向,但类似的酒会想必在三国世界中层出不穷。

二、警示:

当然,酒的警示作用只对一个人奏效——孙权。

孙权上位吴王时,曾在宫中设下宴席。在宴席来到尾声时,孙权提着酒杯挨个大臣敬酒。虞翻喝多了,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所以自然没法回应主公的敬酒。孙权倒也没开罪于他,只是继续往下一席走。谁知,孙权刚刚路过虞翻身边,这小子就坐了起来——原来他的酒醉是装出来的。孙权的脾气瞬间被点燃了,他立即拔出宝剑要砍了这个不识好歹的小子,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虞翻捏了把汗。

幸好大司农刘基跑过来抱住主公的大腿,说道:“大王刚刚在酒宴上喝了不少酒,这是人尽皆知的;虞翻冒犯大王,却是世人不知的。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人们只会说大王醉酒杀人,指责您的不是。大王之所以誉满海内,是因为您海纳百川,延揽各方名士。倘若因为虞翻一人之罪,将名声都抛弃了,这显然是不值得的。”

盛怒的孙权说道:“连曹阿瞒都曾杀掉名士孔融,这虞翻我凭什么杀不得?”刘基又说道:“曹操蔑视士人,天下人都指责他的过错。大王是堪比尧舜的仁德之君,怎能与曹操那小儿相提并论?”孙权一听,觉得十分在理,于是便饶了虞翻一命。后来孙权每次喝酒之前都会先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在酒后动怒杀人。至于那不知好歹的虞翻,后来又多次饮酒误事,最终被孙权流放到不毛之地交州。

三、嘉奖:

曹魏右将军徐晃不愧为五子良将,若非他驻守樊城击溃了关羽,恐怕襄樊就要成为蜀汉的地盘了。倘若历史能改写,徐晃败在关羽手中,那么,拿下樊城的关羽自然不会陷入前狼后虎的境地,被吴、魏两国夹击,落得横死的下场。

而且,一旦襄樊被蜀汉占据,北上入关指日可待,曹操败给蜀汉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徐晃所立下的真可谓不世奇功。甭管曹操杀了多少名士,但他的爱才之心是有目共睹的。徐晃立下此等功劳,曹操亲自跑了七里,大设宴席犒赏徐晃。

这绝不是一场政治作秀,徐晃真可谓保曹魏之大功臣,就算曹操亲自迎晃七十里、七百里,也是值得的。曹操端起酒杯,敬了麾下爱将满满一杯酒水:“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徐晃受宠若惊,连忙将酒水饮下,君臣相得益彰,留下一段佳话。

在“温酒斩华雄”一折中的那杯酒上,我们能读出的内涵更多。各路诸侯讨董期间,关羽“温酒斩华雄”的那杯酒,亦起到了庆功的作用,此外还为曹操与关羽之间铺下了一条暗线。当时华雄斩杀了一众联盟上将,各路诸侯噤若寒蝉,不敢派人上阵。

当关羽自告奋勇时,诸侯们都觉得这小子肯定会死在华雄刀下。曹操拥有一双慧眼,他看出关羽不是池中物,所以,准备一杯热酒为壮士践行。谁知,关羽竟十分托大,称自己斩杀了华雄再喝这杯酒。待到关羽击杀华雄归来,这杯酒还在冒着热气。践行酒成了庆功酒,意义自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