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公、齐丁公的“丁”字到底映射出什么样的历史?

2020-10-01 17:45:03 作者: 宋丁公、齐丁

齐国的前面四代君主是齐太公、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这种排列顺序非常奇怪,按照天干的计算方法,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帝王之序列亦应该如此。

商王朝之帝王序列中,在成汤灭夏之前,曾有四代君主先后相承,即为第9代-第13代君主,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基本上沿循着正常的顺序。但是到成汤灭夏以后,不知道是中间有断代之君主,未被史书所载,还是其他原因,如商汤之后的前几代君主,第2代其后的君主,虽有天干之名,却无天干之序,如商代王太丁、商哀王外丙、商懿王仲壬、 商太宗太甲、商昭王沃丁,前后相承,但其名并未按照正常序列排列,难道上古之算法与今日不同?

答案极可能是否定的,要知道上古之时,人们对于天干地支的研究,今人甚有不及,其对天相星辰的判断,皆依照天干地支的排列计算而来,尤其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纪元法则,亦是跟天干地支不无关系,可谓是远远早于公元纪元法。《通鉴外纪》载:“其师大挠……始作甲子。”这个大挠氏是谁呢?《吕氏春秋》载:“ 黄帝师大挠 。”大挠氏是黄帝之师,那可见天干地支的计算法则,必是早于殷商。

那么,齐国的四代君主,为何会与殷商帝王史出现乱序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天干地支算法传承之中出现分流,其中对于时间的记载相对准确,而对帝王之名的法则,自殷商时代就出现混乱,即君王往往只是运用天干的取名,却不会遵循其顺序,只是根据继位当年的天相或自然变化,甚至君王之个人喜好,来对君主谥号进行命名。当然,天干在商王朝究竟是否可以算作谥号,尚未可知。

因此,齐国前面四代君主齐太公、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中,太可类比于甲,继其位者,就应该是齐乙公,而非齐丁公。但史书中却说:“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齐乙公却在丁公之后,这显然不合常理。但是,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至今为止齐丁公依然是在齐乙公之前。可以肯定的是,齐国公室子弟,比之卫宋这些直接的殷商派系诸侯国,更具有殷商遗风。

宋国前面四代君主宋微子、宋微仲、宋公稽、宋丁公,本身来自殷商王族后裔,其骨子里的殷商传统更显深邃,代代传承之间,也必时时念及先人遗风,历经三代国君的循循教诲,到丁公时期,对殷商之先辈们所创造的世界的优越感,多半是呈现持续上涨态势的。宋丁公可能是个极度叛逆的君主,宋国周边环绕着的姬姓诸侯国,虎视眈眈的监视着宋丁公的一举一动,即便他想有任何举动,恐怕也很难就范。宋丁公也便可能在临死之际,为自己的继任者留下遗嘱,决定了自己死后的谥号称谓。《史记》:“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于宋丁公而言,宋国就只是宋国,想要复兴殷商,果真就是痴人说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