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句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人眼里的天下大势,是长期合一,短暂分裂的,统一才是最终的道路。 欧洲人最不能理解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因为在欧洲人的眼里,分裂才是王道,统一是特别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么天下大势,到底是分好,还是合好呢? 中欧双方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对。其实是因为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不同,才导致了这样完全相反的世界观。
一、欧洲的离心力 欧洲产生过很多强大的帝国,古希腊帝国、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大英帝国等等。 尤其是查理曼大帝,他在公元800年的时候,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有望完成欧洲的大一统事业。 他不仅武功显赫,而且重视文化教育,带来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可惜身死道消,他生了三个不肖的孙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把父辈打下的庞大帝国再次分裂为三个国家。
这份凡尔登条约,对欧洲影响非常深远,埋下了欧洲离心力的种子,打断了欧洲统一的骨头。 在此之后,欧洲战火连绵,再也没有一个帝国达到查理曼帝国的成就。
由于长期的分裂,统一非常短暂,欧洲人对统一完全不感冒,更不要提恢复某个帝国的荣光了。 在长期的列国纷争中,欧洲人在近代,形成了平等主权国家的理论。 其中的典型就是集大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近现代以平等和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准则。 然而这种主权国家体系,也不能保持和平,反而打得更狠。
从葡萄牙西班牙称霸,到英国崛起,到英法战争,殖民战争,再到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人只会为自己的民族而战,为自己信仰的宗教而战,绝不会为某个帝国而战。 所以欧洲的文化里,分裂的离心力特别强,他们坚信分裂了才能过好日子。 从英国脱欧,到英国家门口的爱尔兰闹独立,都是觉得分开才能过得好。 所以他们特别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对统一有这么强的执念?
二、中国的文明传承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也和欧洲一样,分裂严重,打得不亦乐乎。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有一堆小国在夹缝中生存。 秦国经过数代国君,励精图治,由秦始皇横扫六合,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虽然秦朝很短暂,但意义非凡,秦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文明的基础。
因为秦始皇让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全中国无论是什么民族、之前是什么国家,都必须用同样的文字交流,马车轮子间距必须一致(方便修建道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信仰等要相对统一。 还用一块传国玉玺,来证明自己受命于天,说得玉玺者得天下。
这也为今后的各朝代,确立了天下的概念。 汉朝的刘邦得天下后,因为玉玺在自己手中,为了证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合法性,再次把这个概念强调了几百年。 最后全中国都相信了,皇帝受命于天,谁有实力和品德,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全天下就归顺新朝。
新朝的皇帝登基以后,会强调自己是“真命天子”,宣布自己从法理上继承了前朝的一切。 这样才可以说出“自古以来”,某国土是我朝固有领土之类的话。 这就是中国的神奇之处,历朝历代,都认可自己是中国,并且一脉相承。 所以过去的2000年里,中国在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统一且强大的状态。 用欧洲主流思想家的看法来讲,中国一直在巅峰,只是偶尔衰落,但终将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