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庞统、法正不死,刘备白帝城托孤,还会托给诸葛亮吗?

2020-10-20 12:05:05 作者: 若庞统、法正

背景:从公元180年前后到公元208年前后,刘备一直是没有固定底盘的流浪军阀。但是刘备的事业,却从公元211年到公元214年,算算数年,迅速崛起,继而又从曹操嘴里夺走肥肉汉中,大业基本成型,公元221年,直接称帝。

刘备称帝后做的头一件大事:便是发兵东吴,出兵的原因是复仇。因公元219年,关羽丢失荆州,被东吴俘虏后处死。刘备复仇这个理由到底充分不充分,一直是争论不休没有定论的话题。

但是说刘备出兵没有复仇因素是不合情理的,根据《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刘备和关羽的感情“恩同父子”,这深厚的感情是不容置疑的。不过作为一个历经风雨成熟的枭雄,刘备单纯为兄弟情义而出倾国之兵也是不可能的。故此,刘备出兵,有兄弟情义,但更多考量应是政治因素,即荆州丢失后,对于蜀汉造成的不利局势。

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荆州和益州全部到手,才是成就大业的资本。得益州后,益州为大本营,荆州为争霸天下的门户。但如今荆州丢失,蜀汉等于失去了一个关键门户。那么刘备为何不出兵荆州,去把荆州夺回来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诸多读者的疑问。

此问题,作为第一当事人的刘备岂能不考虑?不仅他考虑,东吴方面岂能不考虑?说起来,总的原因不过是东吴方面对刚到手的荆州严加防护,守备森严,岂可轻易夺得?故此,刘备明知东吴已经做足准备,发兵荆州,成效自然不大。所以,刘备选择了另一条进攻路线。具体另文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刘备虽筹划很仔细,但怎奈东吴英杰辈出,前有赤壁之战时的周瑜,后又出了一个陆逊。刘备前期进军很顺利,到后面因东吴方面死守不战,对蜀汉大军进行消耗,这一招历来很可怕。部队都是越战越勇,越耗越疲。蜀汉大军也难逃此厄运,加上季节的帮忙,酷暑是使用火攻的好季节。结果一把火,就把刘备已经疲惫的军队烧得惨败。

公元222年,刘备兵败之后,并未退回成都,而是驻扎在白帝城。有关此一节,争议也颇多,比如刘备为何不退回成都呢?此问题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刘备兴师动众出师,却惨败而归,颜面不存,故不回成都;

另一种认为刘备驻守白帝城,是为了防备和威慑东吴。

第三种是刘备年迈,加上兵败,身心受损,一病倒下,身体不能承受艰难的蜀道之苦。

实则,笔者认为三种观点都对,但对于刘备而言,应是三种因素都存在。首先刘备其人,比较好面子;其次是东吴追兵压境,若一味撤退,恐怕蜀汉损失更严重,而白帝城是一个战略要地,适合防守;第三是刘备兵败而回的时候,战马丢失,徒步而行,想刘备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哪里经得住如此身心折磨?

刘备在白帝城养病,从公元222年的秋天,挨过一个冬天,到公元223年初夏去世。在去世之前,刘备知道自己大限已至,而儿子刘禅年少,难以独撑蜀汉当时的残破局面,所以他要托孤。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若庞统、法正不死,刘备白帝城托孤,还会托给诸葛亮吗?当然会,但是托孤的方式却大为不同。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原因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蜀汉人才凋零,能够独当一面的也仅诸葛亮一人,故此诸葛亮成为两位托孤重臣之首,另一位是李严。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刘备对待诸葛亮、法正、庞统的态度得知,若庞统法正存活,他的托孤选择是要有所变化的。

一般而言,我们可能会认为此三人中,刘备最看重之人,乃是法正。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刘备得益州后,法正因大权在握,有不守法度的行为,有人跑到诸葛亮那里打小报告,但诸葛亮却摇摇头,不敢对法正的行为提出指责,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点是刘备夷陵兵败的消息传到成都的时候,诸葛亮也叹息说,如果法正在的话,一定能劝阻主公征伐东吴,就算劝不了,也不会让主公惨败至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