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下宫之难,看似赵庄姬搬弄是非,实际矛盾早已存在,赵庄姬只是一根导火索。
下宫之难爆发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晋国为何没有斩草除根,彻底灭掉赵氏?二是赵氏实力大跌,为何又能够快速崛起?原来,虽然赵氏得罪人很多,但也施恩不少,恩人让赵氏一族得以幸存,以及能够快速崛起。
韩厥是韩氏一族宗主,赵盾对其有养育之恩与知遇之恩,因此晋景公、郤氏准备彻底铲除赵氏一族时,韩厥不仅拒不出兵攻打赵氏,而且强谏景公,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一举点醒晋景公,让外甥赵武担任赵氏宗主,并还了一部分封地。
赵武成年之后,晋厉公(景公之子)希望借用赵武来压一压郤氏等嚣张气焰,这时就体现出赵氏一族底蕴了。韩厥一向支持赵武,曾经攻打赵氏的栾书,此时正是晋国中军将,是元帅,执掌国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赵盾有恩于他也支持赵武,可以说除了郤氏之外,其他卿族至少都不反对赵武。栾书攻打赵氏,又为何不反对赵武,除了报赵盾之恩外,还在于栾书与赵同、赵括关系很差,但与赵朔关系却很好。
可见,赵氏一族再度崛起没有过多的外在阻碍,接下来就看赵武能力与运气了。
晋厉公被弑后,晋悼公继位,上台时年仅14岁,这是晋国最后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晋悼公上台后,废掉元帅栾书(之前晋厉公已灭郤氏),又打破常规提拔功臣之后,于是赵武迎来转机,很快成为八卿之一,实现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晋国卿的数量一直变动,六卿、八卿、十二卿都有过。
经过长期考验与观察,晋悼公认为赵武是治世贤臣,于是赵武从新军佐一口气连升五级,跃居上军将,由韩起充当他的副手。晋国制度中,中军为全军中枢,首领是中军将,统帅全军,兼掌国政,上军将是上军主帅。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军将叫荀偃,迫近暮年,中军佐叫范匄,年过半百,而赵武才三十岁,前途一片光明。晋悼公这么安排,是为十年之后朝政做准备,可谓深谋远虑。可惜,晋悼公英年早逝,享年仅仅29岁,之后六卿势力无人能够制约,晋国国君犹如傀儡。
随着荀偃、范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前548年赵武担任中军将,执政晋国,此时距离下宫之难已过35年。
赵武一路升官过程中,赵氏一族实力慢慢恢复,至赵武担任中军将之后,赵氏一族终于基本恢复,可见与赵氏孤儿戏曲相比,赵氏再一次崛起更显传奇。之后,由于晋国国君几乎彻底沦为傀儡,六卿无人能够制衡,肆意吞并国内中小贵族,于是赵氏一族实力越来越强。二百余年之后,赵氏伙同韩氏、魏氏一起瓜分了晋国。
参考资料:《左传》、《国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