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流变中的东亚地缘政治——评《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2020-10-22 23:19:11 作者: 实力流变中的

如书名所示,《多极亚洲中的唐朝》从军事和外交角度考察了唐王朝与四邻的关系,认为唐朝只是亚洲诸强国之一,在相互竞争的亚洲国际环境中,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彼此之间或合作、或对抗,形成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唐朝疆域图

作者首先分别考察了唐在面对的四个战略方向——北方的突厥和回鹘、东北的高句丽、新罗、百济和渤海、西南的南诏、西方的吐蕃——的和战历程。总体来说,隋唐之际,突厥在东北亚拥有强大的影响,多次干涉逐鹿中原的各股势力,甚至在唐初兵锋直抵渭水,对唐构成压迫。唐开国后,有赖于太宗等君主励精图治,用兵击破了突厥等北方政权,改善了唐的地缘环境。至安史之乱前,唐朝总体国力强盛,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先进的政治体制和丰富的物质生活。相形之下,周边诸国较为落后。凭借强大的实力,唐廷在亚洲取得优势地位,国家拓地千里,通过羁縻和册封,实现了四夷宾服,八方来朝。唐王朝在此力量对比中,强烈地意识到了自己君临于东亚中心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唐王朝热衷于在周边进行干预行动,开始采取“耀兵振武、慑服四夷”的策略,转入战略攻势。唐军击败吐谷浑、攻灭高昌国,并多次远征高句丽,以武力开边。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便唐全盛时也不能随意左右亚洲地缘政治,而只是一个参与者,周边小国的臣服姿态之下其实潜藏着自身的地缘政治企图。譬如新罗就通过改用唐朝服色,向唐廷控诉高句丽阻断朝贡等举措,以顺事大国的姿态将唐引入了朝鲜半岛三国战争中,剪灭了自己的两大对手,之后又将唐逐出半岛,坐收渔利。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在亚洲逐渐边缘化。在此过程中,周边各国的实力同样处于变动中,并影响了他们对唐朝的态度——如吐蕃在崛起后公然与唐为敌,悍然侵入唐在西域的领土,阻断了丝绸之路。唐也不得不务实地改变对周边的态度,其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容忍邻国对自身领土的蚕食,并且随着唐朝中央军事实力削弱,其甚至不得不向回鹘乃至吐蕃借兵,以平定内乱。具体到各位君主在位时期,他们也会随着唐王朝实力变化,综合使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处理对外关系,周边各国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和战略目标作出不同回应,各方因此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八方来朝

作者还指出唐代对外关系采取双重管理体系,除中央政府之外,地方官员,特别是边境官员和将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古代交通和通讯条件下,中央很难节制边将便宜行事,而立功的愿望往往使边将启衅用兵,激化边境事态,引发冲突。在唐的对手——吐蕃等国中,其实也存在同样问题。双方边将的野心往往导致中央外交决策沦为具文,遂使双方陷入绵延不绝的冲突中。这是东亚地缘政治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历代驭边的不解难题。

北庭都护府遗迹

在儒家构建的理想模型中,天朝位居天下中心,与四邻构建了尊卑有序的宗藩关系。但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即便在全盛之际,唐朝也并不总能对四邻取得物质、军事和文化的全方位优势,甚至不足以同时在两个主要战场战胜对手。因此当东北的新罗和西北的吐蕃同时对唐形成压力时,唐朝不得不放弃在东北的目标,集中力量应对吐蕃的威胁,最终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事实上,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到亚洲并非以唐王朝为中心的单极世界,而是处于类似战国一样的多极格局中。与此相适应,唐朝官员悄然放弃了恪守道德观念就能创造出一个有序世界的理论,虽然仍然以“德”“义”等道德观念来赋予其对外政策合法性,但在实践中注重根据与四邻的实力对比,采取灵活的对外政策。如唐德宗时期的陆贽就基于现实主义观点,根据唐与周边实力变化,分别提出当唐独强、唐弱而四邻强和唐与四邻形成均势这“三种格局”之下,应如何综合运用外交和军事手段处理对外关系。唐后期的君主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实力有限,在内无法削平藩镇,在外必须与四邻避免冲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