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互渗:艺术、审美范式与生态哲学 | 三辉活动·上海场

2020-10-23 15:15:50 作者: 混沌互渗:艺

加塔利(题图)是一名精神分析学家,但他不是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确切地说,他从事的是以审美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裂分析。 他批评精神分析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科学取向,视其为使精神分析实践陷入绝境的罪魁祸首,主张以基于主体性生产的审美范式取而代之。加塔利邀请人们介入自己的主体性生产,从消极的观看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视自己的生命为一件艺术品——“人们创造了新的主体性形态,这种方式与艺术家从调色板上创造新形式一样。”加塔利在他参与创建的拉博德诊所实践了他的美学思考,让精神病患者参与各种艺术活动,让来自农村的患者从事造型艺术、戏剧表演、音乐和录像等活动,让知识分子患者从事厨艺、园林、陶艺等工作。这些精神病患者使用新的表达材料,就像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一样重塑自我。

(加塔利生前工作过的拉博德诊所)

因此,对于加塔利来说,艺术不只是社会所承认的艺术家的活动,而且是全部的主体创造性活动。审美范式也不是对艺术本身的研究,而是强调对艺术技巧和实践的研究,强调如何运用艺术技巧和实践进行主体性生产。加塔利真正看重的是艺术的创造性本质,将艺术定位为横贯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潜力”。而 从本体论层面来说,艺术创造是一种“混沌互渗”(chaosmose),经由有限性通向无限性,体现了审美范式的基本特性。

10月25日(周日),董树宝老师与石青老师将做客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联手为我们解读加塔利。董树宝老师是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加塔利《混沌互渗》一书的译者,他将从理论层面入手,介绍加塔利的基本思想,重点阐述加塔利的审美范式转向,以及其中涉及的艺术与生态哲学问题。艺术家石青老师2015年前后曾做过“坏人瓜塔里”“瓜塔里在上海”等艺术项目,这次将结合他的认识,讲述当代艺术实践与加塔利思想的关联,谈谈加塔利的工作方法对艺术家的意义。两位老师对加塔利的解读,或将重塑我们对于艺术经验的理解。

活动详情

主题:混沌互渗:艺术、审美范式与生态哲学

(《混沌互渗》新书分享会·上海场)

时间:10月25日13:30-15:00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101)

嘉宾:董树宝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混沌互渗》译者)

石青(艺术家,激烈空间、重庆工作研究所和江南基栈的联合发起人)

嘉宾介绍

董树宝,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巴黎高师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与艺术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西方文论,在《文艺研究》《哲学动态》《外国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专著有《影像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译著有《知识考古学》(重译本,待出)、《混沌互渗》《东风》《<荒岛>及其他文本》《对话》等。

石青,艺术家,激烈空间、重庆工作研究所和江南基栈的联合发起人。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

参与方式

1.线下参与,无需报名,可直接前来。

2.线上直播:

同时欢迎扫码关注b站“三辉图书”账号!

前往 凤凰风直播平台观看:

相关图书

混沌互渗

Chaosmose

[法 ] 菲利克斯•加塔利( Félix Guattari) 著

董树宝 译

加塔利作品首次中文译介

加塔利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深度阐释加塔利一生的原创性思想

加塔利一生“游牧”在精神分析、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他不是一名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思考的不再是移情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等模式化问题,诊断的不再是个体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是现代社会的“病症”。当结构主义者纷纷将主体性列入“罪恶”名单之时,加塔利则反其道而行之,从生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主体性问题,重新反思了启蒙以来的“解放实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