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与“二王”有什么渊源关系?

2020-10-23 17:42:59 作者: 魏碑与“二王

3、笔画之间的顾盼呼应:行书中笔一因的呼应表现在前后笔画书写之间有迹可察的联系,即以一种绵延的萦带来表达连贯的意。而墓志书法对这种连贯更多的是“意”的呼应,而非“形”的沟通,有时适当地表现为附钩游丝。

董美人墓志

04

章草的影响

楷书形成之初,本身也受到章草的影响。

隶变之后,书写变得较为快捷,一方面逐渐出现了行书的面貌,另一方面楷书的点画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形式。早在东晋时,“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流转,大行于世”。到了南、北朝对峙时期,王羲之在书法艺术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北魏政权汉化之时,正是王羲之引领一代书风的同时,南、北两方面同学二王,对北魏贵族及士人阶层的书法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就了北魏墓志楷书的特定风格。

从用笔方面可看出,元氏墓志的楷书用笔多作顺势人笔,起笔时,多用露锋,收笔时多用放锋,有时甚至让笔锋自然停驻,不作提按;在笔画的转折处,多用顺势带过;出钩时,转笔即作放锋。王羲之的行书用笔对楷书的影响从南北朝开始,历隋、唐至宋、元,在整个楷书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承接的关系。隋朝的《董美人墓志》,初唐四家的楷书,《等慈寺碑》、《王居士砖塔铭》以及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宋代苏轼的楷书直到元代赵孟頫的楷书,元氏墓志书法可谓开启先河。

由此可见,王羲之行书之于楷书的作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至。正如张怀理所云:“(羲之书)飞名盖世,独映将来。其后凤靡雅从,世所不易,可谓冥通合圣者也。”

好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