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匈奴这样的敌人,汉武帝若选择赔钱只能缓解,但解决不了问题

2020-10-24 08:50:04 作者: 对于匈奴这样

因为当时距白登之围时汉高祖受困于冒顿已77年,汉朝已传四代七帝,匈奴则传三代单于,从开始和亲休养民力憋大招的汉朝,已积累到田赋三十税一,仍然使内外府库盈积,串钱的绳子烂在钱山里,钱堆到库门关不上的程度。汉武帝与匈奴开战就一个理由:“老子的老子娘祖父曾祖几代人给朕存了77年的人和钱,难道还不够老子设个诱饵干你一票练练手的?你匈奴答应和亲,77年间却四次败约,我搞你一下又能怎么样?

”汉武帝当时大约不知道乌孙昆糜叛逃到塞地时,军臣单于追之不胜,没讨到便宜就回来攻汉找补,汉匈开战前匈奴最后一次败和亲之约。其次,对外用兵可以迅速的发展自己的一套体系毕竟汉律基本上是楚化的秦律。即使是相对以文治国的文景两朝,除去权力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贵族外即使是外戚也多凭借着军功跃升为候。像是吕后两个哥哥周吕候吕泽、建成候吕释之;薄姬弟弟轵候薄昭;窦后的侄儿魏其候窦婴和王后的异母弟武安侯田盼都或多或少的刷过军功。

在太傅建陵候卫绾因琐事被窦后废相后其实武帝本身迫切感到前朝遗留的巨大的压力。不光有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卫霍军事集团,还有昌邑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的海西候等等。再者,宋朝之后,明朝外交就是将宋朝当作是反面的典型,打到主力全军覆没,皇帝都俘虏都不肯赔款的那种。至于明朝之后的清朝,他们压根没把自己当作主人,割地赔款才没有心理负担。当然理所当然地被本朝当作反而的典型。

至于宋朝为什么选择那套外交政策,不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这个政策高明,纯粹是赵家不正常上位导致心理阴影,不敢让武将立功而已。宋朝朝野其实也不认同朝廷的外交政策,辛弃疾,陆游等作品反映的就是这个心态。秦桧作为超级大奸臣的原因谁都知道。实力对比有利于汉朝。汉高祖曾北征匈奴,经过白登山之围后,明白汉朝的军力比不上匈奴,被迫采用娄敬的意见,与匈奴和亲,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陪送大批财物,暂时延缓了边境的紧张。

后经过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人口翻了一番多,养马普及到平民家庭,国库的粟米太多无处存放,只能任其腐朽,铜钱堆成山高,串钱的绳子都乱了。另外,新组建的虎贲、射声、垒骑、羽林等精锐已形成战斗力,对匈奴形成压倒优势。因为只靠赔钱解决不了问题。在漫长的古代时光中,北方的游牧民族和自然灾害很像。

这是一个不可谈判的敌人,因为没有谈判对象。和某一支谈妥了并不能阻止劫掠的发生,因为你并没有和进行劫掠的部落谈妥。游牧民族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并不是一个可以令行禁止的国家。这还是一个有条件更新出好装备的敌人,因为他们活动在东西方交流的要道上,有条件更新到东西方的好装备。

对于这样的敌人,赔钱只能缓解,但解决不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立威,比如摧毁游牧民族的重地,对劫掠的部落进行报复等等。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然这样的军事行动需要成本,汉武帝搞定了这个成本所以选择了进攻,在搞定这个成本之前,汉武帝一样选择了和亲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