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羡慕北方石窟,杭州有一处造像群,去过杭州的人几乎都见过

2020-10-25 22:28:11 作者: 无需羡慕北方

元朝的造像近100尊,其中题记尚清晰可辨者19尊,其中梵式46尊,汉式62尊,其余8尊是受梵式影响的汉式造像。雕刻精美,保存完整,是浙江境内最大的元朝造像群,除龙泓洞内的一尊观音外,其余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崖岩削壁上。

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卷记载:“时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而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可见当时元朝对佛教有多么的推崇和重视。

元朝造像深受密宗影响,佛像螺髻高尖,菩萨宝冠上部外敞,纹饰繁缛,龛有平顶和拱券两种,莲座上沿饰莲珠纹,出现亚字形须弥座,头光和身光均素面,而佛像的样貌和服饰在有着汉式佛像的特点。

飞来峰造像汉梵并存的审美及内涵

造成飞来峰造像汉梵并存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元朝的杨琏真迦任释教总管期间,在南宋陪都杭州大兴佛教,兴建藏传佛教寺塔,以缓和与南宋人民的矛盾,在造像的过程中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因此吸收了大量的汉佛教的文化及特点,形成了汉梵并存的审美观。

飞来峰梵式造像吸收汉佛教文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在人物造型、雕刻手法、装饰体现、造像精髓等方面。造像的写实性弱化了梵式的规范和样貌,虽然在造像的过程中保留了耳珰、U字形的项链、法器等饰物的藏式的特点,但人物形态,丰颐的面部,身上的袈裟,莲座上悬瀑的袈裟和衣褶处理均有汉式风格特征,这是因为汉式佛教的样貌和服饰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

飞来峰的造像群虽然保留了部分藏传佛教的特点,但已经很难见到密宗造像中怒发倒立、面露凶相、 龇牙咧嘴、鼻孔开阔、怒目圆睁、筋骨毕现等特征,这不符合汉人的审美以及他们心中佛教人物的形象,汉藏佛教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也预示着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在用软制度来得到江南老百姓的认可。

中国的石窟艺术到了宋元时期,已经不能与隋唐时期相比较,但是飞来峰造像,尤其是元朝时期的造像,弥补了中国造像艺术史中的缺环,体现了当时朝代的特征,是中国石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因为飞来峰造像的重要性,1961年4月1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飞来峰造像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也将飞来峰造像纳入到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杭州市志》、《杭州飞来峰造像“汉梵并存”审美样式及内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