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羡慕北方石窟,杭州有一处造像群,去过杭州的人几乎都见过

2020-10-25 22:28:11 作者: 无需羡慕北方

说起石窟和造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因为这是中国的四大石窟,这四大石窟都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而且普遍都在北方,说到南方的石窟造像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实际上在杭州的灵隐寺边上的飞来峰峭壁上和石洞间,散布着五代、 宋元380多尊石刻造像,这里是我国东南沿海最佛教造像群。

相比于四大石窟造像,飞来峰的造像由于大多都比较小,仿佛不能与北方石窟造像相比,但实际上与四大石窟的手法一脉相承,只不过到了南方,适应了南方的温婉娇小的特点,再加上飞来峰本来就不高,因此这里的造像可以说是缩小版的石窟造像,如果飞来峰足够高大,那么这里可能会被视为中国第五大石窟造像。

飞来峰是一座高209米的石灰岩山峰,这个高度在北方顶多能称之为土堆,但在南方多山但又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里被称之为山峰,在飞来峰北面山崖有着很多自然的洞壑,据史书记载,历史上飞来峰曾经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埋没。

飞来峰造像的形成

飞来峰位于灵隐寺前,是一座高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在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

中国的石窟造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的石窟是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中国石窟的造像从南北朝时期开凿开始,逐渐发展出了中国自己的风格,并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此时唐朝国力强盛,更有经济实力去建设石窟,这个时期的石窟造像品种最多,艺术成就最高。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强转衰,战乱不断,石窟造像艺术日趋衰,中国进入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皇帝轮流做,南方则是割据政权,其中钱镠割据浙江,后被封为吴越王,由于钱镠的政策,浙江境内战事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而钱镠和其子孙都信奉佛教,大兴佛寺,也模仿中原地区开山凿像,但由于杭州的地理条件不如北方,因此选择更加温婉的形式,于是就有了飞来峰造像的开端。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而南宋更是定都杭州,造像风气也兴盛,到了元朝更是如此,据《汉藏史集》和《萨迦世系史》等藏文文献记载:元初的江南活跃着一些著名的藏传佛教高僧,元世祖“诏以僧亢吉祥、怜真加、加瓦为江南总摄,掌释教” ,僧官杨琏真迦将这类盛行于大都的密藏造像引入了杭州,飞来峰造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了汉梵并存的现象。

飞来峰现在有哪些造像?

目前,飞来峰造像中五代、宋朝、元朝时候都有,其中北宋最多,其次是元朝,最少的是五代时期的,因为五代十国时期存续的时间较短,给吴越国制作造像的时间比较少。

目前,五代时期的造像大概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也就是本尊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

两宋的造像最多,大概有230多尊,主要在青林洞和玉乳洞,其主题多是罗汉和祖师像,青林洞中的阿弥陀佛像,其高仅33厘米,在一旁刻着周钦造像题记,是北宋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尊,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其本来雕刻的是三国时期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寻找佛法,有3人拉着两匹马,两匹马托着经书,一旁刻的是《朱八戒》,但这是后人改的,原来刻的是“朱士行”,可能有人是借《西游记》来打趣吧。

而这其中最出名的也是游客看的最多的则是布袋弥勒造像,这尊弥勒像位于冷泉溪南侧,粗眉大眼,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来峰造像群中最大的一龛,去过飞来峰的人应该都见过这尊造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