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唐宋词,并不符合后人编撰的词谱。
例如《长相思》正体的词谱, 用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为基础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钦定词谱中的《长相思》有5个词体,正体的词谱是:
中中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宋朝林逋的《长相思》就不符合这个词谱: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那么,林逋的《长相思》符合其他4体吗?也不符合。最接近的是欧阳修体,但还是存在3个平仄问题:第7字, 两, 第15字, 忍,第17字 ,离, 与词谱平仄都不同。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编者没有参考或者忽略了林逋这一体。
又如清朝末年才出土的敦煌曲子词 ,估计清朝康熙年间的人没有见到,所以这些词几乎都不符合《钦定词谱》。
这是参考词例少出现的问题,但是参考多了也有问题。
四、参考太多词谱弊端
参考词例太多的词谱,也出现了一个问题,例如《水调歌头》的词谱。
我们见到最多的长调词牌可能就是《水调歌头》了,老街自己学词,就填过了十几首。
我们选几首宋朝的名作来比较一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米芾《水调歌头·中秋》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辛弃疾《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
综合以上5首词,我们也来归纳一下。5首词第一句同一位置出现平仄不同的字,标记为“中”,会是什么结果:
中中中中仄。
没错,《钦定词谱》中的水调歌头就是这样的,前两句:
中中中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我们是不是填词的时候,第一句前四个字就可以随便写了,来个"平平平平仄"或者“仄仄仄仄仄”行吗?
还真不好这样,古人《水调歌头》好像没有用“平平平平仄”的,用仄仄仄仄仄还真有。
辛弃疾用的五连仄挺多,其中有一首《水调歌头 其八 和郑舜举蔗庵韵》
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
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著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但是我们填词时,不能真得把前四个字随意填写,还是要参考一下古人作品的平仄组合结构,古人有的话,可以,没有的话尽量不要自创,即使词谱是中中中中仄。
结束语
钦定词谱有826个词牌,却有2306体词谱,算下来平均每个词牌有3个体。
不过,即使钦定词谱有2306体词谱,也有编者看不到的词体遗漏了。因此会有很多唐宋词不符合钦定词谱的任何一体。
假如看到太多的词作,编者又喜欢把相同字数的词谱并为一体,于是又出现《水调歌头》第一句的混乱现象。
作为现代人学习填词,老街以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可以参考古人的作品来填词, 例如就依照林逋的 《长相思·吴山青》的平仄来填词。
第二种,严格安排词谱来填写,无论是钦定词谱还是白香词谱都可以。我不赞成现代人去搞什么所谓的“自度曲“。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