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

2020-10-29 17:43:51 作者: 酒桌文化,究

初入职场,很多人担心的,不仅是如何与同事相处,怎样赢得领导的信任,还有令无数新人闻风丧胆的“酒桌文化”。

很多人都喜欢用“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这句话来劝酒,更有甚者,拿出“适度喝酒有益健康”这种毒鸡汤来强制灌酒。

适度喝酒,把人灌到七荤八素,不省人事,叫“适度”?

你知道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明确把酒精列为致癌物质!

大范围的人群统计数据也已经证实,酒精会增加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而且,饮酒次数和饮酒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

又有人说,喝酒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怎么现在的年轻人就不能喝酒了呢?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酒文化”?

西周时期,周公亲自制定并颁布了《酒诰》来约束喝酒行为。《酒诰》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酒文化雏形的诞生。

殷商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周公吸取前朝经验,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所以让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令,不许酗酒,规定了禁酒的法令。

唐朝喝酒比前几朝放开了许多,一大批饮酒作诗的文人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仙李太白。

提起李白,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他醉醺醺的样子,铺一张宣纸,就着氤氲的酒气,提笔挥洒出一篇篇经典。

其实,古人喝的是黄酒、果酒,这些酒最多只有十几度,很难醉人。古人喝酒,推崇的是“微醺”,为了借着酒劲写文作诗。

若是一群诗人聚集,每人灌李白一杯二锅头,几十杯下肚,笔都握不稳了,哪还有意识去写诗?

北宋的欧阳修也在《醉翁亭记》中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酒文化,重心还是在于“文化”二字。当今的“酒桌文化”只剩下了酒,哪里有文化可寻。

“饮不至醉,半酣即停;醉不至狂,微醺即醒;三杯通大道,一座讲文明”这才是中国传统的酒文化,这才是应该渊源流传的酒德,这才是我们该继承和发扬的礼仪。

白酒喝多了头疼,啤酒饮过了伤肝,酒桌上不妨试试新的选择——奶啤。

奶啤又被称为“奶香槟”,它是一种新型的酸味爽口的、营养丰富的乳饮料,奶啤一般呈乳白色,带有馥郁的麦芽清香,带有轻微的碳酸气,泡沫丰富洁白,口感相比于其他啤酒更加细腻润滑;同时奶啤又具有乳酸饮料的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特征。青益奶啤不含有任何酒精,但却有着明显的啤酒香,可以成为酒桌上“酒”的健康替代品。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公司的餐会上,领导会吟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对新入职的年轻人笑道:来,干了这杯奶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