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时代,有3位文学大师,因为种种原因,才得以完成两首诗。不是他们一个人完成不了,而是他们写完了一部分,余下的部分没来得及完成。
1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就不用我多说了,他的豪放派词作,将宋词推上了长短句的巅峰,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能及,他创作词三百余阙,存诗2700首,散文千篇,与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
提起东坡的诗词,只要读过小学的人都能背诵几句。每至中秋,圆月在天,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阙词公推中秋词第一。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公推豪放派词第一。
东坡特别喜欢垄断第一,别人还不得不服,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奇才。
这些都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在下今天说说大家所不知道或者不怎么知道的,就是东坡的两首半截子诗。
2
所谓半截子诗,就是本人因种种原因只写了一半,另一半由其他人写就。整首诗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两个人完成的,东坡有两首这样的诗。
我们先说东坡的第一首半截子诗,说到这首诗,就必须提到北宋的另一个奇人,比苏轼还牛的王安石。
说到王安石,大家脑海里立马想到的是他的变法,这说明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比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影响更大。而实际上,王安石也是大文豪,他的诗词不多,但多为佳品,文章一千六百多篇,刚劲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对于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惺惺相惜,又互不服气的故事,民间流传甚广,尤以冯梦龙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最为精彩。我们今天说的这首半截子诗,就出自冯梦龙的这篇作品里。
说的是东坡湖州任满回京复命,先往宰相府拜会王丞相,而王安石不在,下人将东坡引到书房等候。东坡见书桌上一墨宣纸,上面墨迹未干,原来是未完成的诗作,题目是《咏菊》,只写了两句,道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东坡看了,不由嗤笑一声,心想,都说王丞相才华盖世,如今看起来,只是浪得虚名,连基本常识都不懂。
苏轼为何这样想?因为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这菊花跟其他的花可不同,是不落花瓣的。宋人郑思肖有一首写菊花的诗相当有名,里面就有两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苏轼一股傲气油然而生,提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他要教训一下王安石,有一点基本常识好不好?苏轼写完,告辞而去。
这就是苏轼的第一首半截子诗,前两句是王安石所写,后两句是东坡所作。冯梦龙的故事里,说王安石因为要教训一下苏轼,就把他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因为黄州这个地区的菊花很特别,这里的菊花是落花瓣的。
苏轼到了黄州,在那个凄美的黄昏里,一阵秋风劲吹,菊花随风飘散,遍地金黄,不由得心头大惊,忽然就想起了王安石书房的那两句诗来,心下只道“惭愧”,这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对王安石佩服至极。
其实,冯梦龙的故事,我们也只能当故事来看待,从历史的真实方面来说,还是有待考证的。因为王安石和苏轼的作品中,都未收录这首诗,这是其一。
其二,历史上,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险些丧命,最后是王安石出来说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救了苏轼。而此时的王安石,已经没有了安排别人职务的权力,因为他已经赋闲金陵,只挂了跟观文殿大学士头衔。
3
东坡的第二首半截子诗,是为一个叫姜唐佐的人所写。姜唐佐何许人也?是苏轼在海南时候的弟子。北宋时,海南还是荒蛮之地,大臣犯罪发配流放之地。苏轼当时,因为被宰相章惇所害,先后贬英州、惠州、儋州,可以说是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