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夜雨寄北》:年少不懂李商隐,读懂已是诗中人

2020-11-03 00:51:34 作者: 读《夜雨寄北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李商隐回想起白天收到的那封来自亲友的问候信,思乡之情从他心里涌了起来,他端坐在书桌前,就着昏暗的烛光提笔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某某:

书信已经收到。信中你问我什么回家,由于工作的缘故,目前归期还不好确定。今晚巴山一带下起了大雨,雨水连绵不绝,池塘已经涨满了水,这令我我想起了曾经我们在夜里秉烛长谈的情景。

何时我们才能再在一起,围炉夜话,相互倾诉在这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呢?

诗是很美的诗,但李商隐“寄北”的对象自古以来却有两派说法:一派认为李商隐是寄给妻子王氏的信,但李商隐并不知,当时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这种说法也为这首诗徒增一份悲情;另一派则认为,寄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信。

两种说法,便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咱们一一聊一下。

第一种,李商隐事业不顺被排挤到了当时还算“凄凉地”的巴山,平日里,他和妻子两人分居两地,只能通过信件传递相思。不幸的是,某一次王氏给李商隐寄出信件后不久,就突然生病去世了,远在巴蜀的李商隐并不知情,他还在写信安慰妻子,自己也很想她,他会争取早点回家和她团聚……

世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了吧。

第二种说法,则更加侧重于描写夜深人静时,窗外的连绵大雨,引起了客居他乡的李商隐内心那种怀才不遇的忧愁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二、全诗没有一字说相思,却写出了最动人的思念

思念一个人,我们会如何表达?

简单一点的,大概是:我想你了。

含蓄一点的,会说:院子里你喜欢的海棠花开了,我备好了饭菜,你什么时候回来?

文艺一点的,会说: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

翻遍《夜雨寄北》全诗,李商隐未曾有一个字提及“相思”,但字里行间那种扑面而来的思念之情却直击灵魂。

李商隐的诗有两个特点,一是爱用典,二是擅长用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夜雨寄北》这首诗里李商隐抛去了惯用的华美辞藻,特地用朴素、含蓄的手法来展现内心深处那种收到亲友信件后,却因客居他乡无法确定归期时,思念亲友心情迫切的愁苦。

“巴蜀”一带除了成都这样少数繁华的地区外,当时巴蜀地区大片区域在唐人心中还属于荒芜待开发的“凄凉地”,李商隐背井离乡来到巴蜀地区工作期间,他的情绪是郁郁寡欢带着无奈的。

李商隐心中的悲愁,一半是由于想要建功立业,却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无奈,另一半则是远离亲友的孤独感所致。

为了表现出这种复杂的感情,李商隐选择了通过转换时间、空间的手法,来凸显过去与现在那种处境上强烈的反差。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一边是过去与亲友秉烛长谈的欢乐时光,另一边却是独自客居他乡,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思念家人的愁苦场景。

虽无一字言相思,读至此处,诗人内心浓浓的思念之意其实早已深入读者心中了。

提到李商隐这首诗,古人评价颇高,纪昀在《玉溪生诗说》中提到:“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三、年少不懂李商隐,读懂已是诗中人

李商隐的童年很苦,他父亲早逝,当别人还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时候,李商隐便早早挑起了“佣书贩舂”补贴家用的重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