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局势动荡,藩王竞争皇位,朝廷北伐迟迟不能发兵

2020-11-04 00:49:03 作者: 南明局势动荡

明太祖在淮右起义后,推翻了蒙元的残暴统治,并且收复了幽州地区。朱元璋绝不会想到,晚明的走向与宋末出奇的一致。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思宗壮烈殉国。可恨的是,李自成并没有抵御清军的资本。在关宁军集团的支持下,满清打着为先帝复仇的旗号入主北京。

新成立的南明朝廷,竟然异想天开的制定了“联虏灭寇”的政策。满清并不承认南明政权,八旗军队正想着逐鹿中原。不堪一击的顺军,让多尔衮的心中多了一个统御天下的念头。从弘光元年开始,清军就沿着江淮南下。弘光帝被俘后,南明小朝廷又开始了党争。

早在崇祯刚驾崩时,南京城内的大小官吏就为了新任天子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皇帝被俘、百姓被凌辱杀戮,这些惨痛且屈辱的事件依然不能阻止官僚们结党营私。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被俘虏的宗室都想着成为大明新君。弘光元年闰六月,朱聿键在郑芝龙等实权派的支持下继位为君。彼时的大明虽然偏安一隅,但南直隶各省尚且承认小朝廷。

唐王继位的消息一经传出,各省的首脑纷纷上奏以表忠心。许是因为信息传播缓慢的原因,远在绍兴的鲁王等人并不知道唐王已然称帝的事情。

在朱聿键登基的几十天后,鲁王又对外宣布监国。当时的大明已经危在旦夕,唐王和鲁王身为宗室大臣,本应该精诚合作戮力同心,一起抵御清军。但唐王和鲁王为了所谓的至尊之位,竟然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暗地里明争暗斗,白白浪费了收复北方的机会。

客观地说,隆武帝和鲁监国都是优秀的统治者。隆武帝虽然长期被郑家架空,但也曾试图拯救即将灭亡的大明帝国。隆武北伐是南明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篇章。隆武帝空有中兴之志,手下却无一兵可用。

黄道周是文坛领袖,对隆武帝非常忠心。郑芝龙麾下精兵强将甚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芝龙的态度决定了北伐的输赢。遗憾的是,郑芝龙不支持北伐。郑芝龙不仅不发一兵,连粮草辎重都不为黄道周配备。

隆武帝没有一点实权,他只能给黄道周“便宜行事”的手书。对于郑芝龙的有意钳制,黄道周有苦说不出,纵然困难重重,黄道周还是带着弟子们组织起了讨伐满清的义兵。百姓们捐财捐物,义兵导队伍快速扩大,一度达到三万多人。

大部队浩浩荡荡对清军发起了冲击,收复了一些敌占的州县。正当黄道周准备北上的时候,清军却攻占了徽州。徽州存放着北伐军的大量物资,黄道周多次向皇帝上书,请求朝廷派兵抵御清军。

郑芝龙知道前方情况,但他依旧固执已见拒不发兵支援。黄道周兵败被俘后曾多次绝食明志,后被清廷斩杀。隆武听说黄道周的死讯后非常激动,遂决议御驾出征。

郑芝龙和清军早已暗中结盟,隆武帝的下场可想而知。隆武二年八月某日,隆武帝被清军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