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古装剧或者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大内侍卫”这个词应该都不会陌生。大内侍卫的主要职责,就是守卫皇宫安全。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内侍卫”这个词是在清朝才出现的。清朝之前,各朝各代对大内侍卫的称呼,都不大一样。比如禁卫军、亲卫军、近卫军、御林军等等。
北宋时期,大内侍卫的正确叫法应该是“宿卫禁军”。《水浒传》里的林冲和徐宁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就属于禁军之列。
宋朝的禁军体系,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建立的。我们都知道,他的皇位和江山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生怕柴氏家族的人对他不利,因此在禁军的选拔上,非常严格。
可能有人会说,北宋时期不是重文轻武吗?要不然靖康之耻也不会发生。
其实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是不错,不过“轻”的是整个宋朝的国防力量。对于皇帝自身的安全,统治者们还是看得很重的。
而且在赵匡胤统治时期,一旦发现有表现优秀的军队或者个人,都会把他们从地方调到中央,成为禁军中的一员。
通过这样的方式,统治者不断地从地方上调遣优秀的人才加入到禁军行列。慢慢地,宋朝的禁军集合了全国大多优秀的人,建立起了独一无二的禁军系统,用以保护皇宫安全。
随着禁军人数的增加,他们已不再仅仅只是担任皇宫的保卫工作,还会分出一小部分人上前线打仗。当然,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以守卫皇城,保护皇宫安全为主。
宋太祖时期,禁军人数最多高达20万人左右。到了北宋中期,尤其宋仁宗时期,差不多已经有了80余万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
钱穆《国史大纲》中曾说到,宋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
而且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主要用途是“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
但让人遗憾的是,随着宋朝的颓败,曾经站在皇城根下的骁勇之士,也随之没落了。最后到了连皇帝都保护不了的地步,实在让人唏嘘。
尽管最后禁军没落了,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辉煌。
赵匡胤时期,最精锐的殿前侍卫,身高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能够“带御器械”的更是优秀,简直就是禁军里面的王者。
“带御器械”的禁军,就是我们俗称的御前带刀侍卫。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才能够被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一般情况下,能够御前带刀的禁卫军,一来对皇帝要有绝对的忠心,二来能力超群,而且深得皇帝信任。毕竟是来保护皇帝安全的,如果引起皇帝猜忌,那活命都成问题了。
我们在读《水浒传》的时候,只要林冲出现,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头。往往这时候,大家的脸上都会流露出震惊、羡慕的神色。
要知道,能够像林冲一样,坐上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职位,能力必须得在这八十万人之上。而这八十万人则来自地方军队,是各地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从这个角度看林冲,也难怪会让大家佩服。
但对于林冲而言,自己虽然厉害,可还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那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的金枪手,徐宁。
在《水浒传》中,作者对徐宁这个人着墨不多,出场次数也比较少。
上梁山之前,徐宁是皇帝禁卫班的金枪班老师,而且是能够随王伴驾的禁军,是皇帝身边的亲卫。具有御前带刀的机会,地位也比一般的禁军都高。
连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都认可他的能力,并且引为知己。可见,徐宁是非常厉害的。
像林冲、徐宁这种站在禁军塔尖的人厉害,那是应该的。
可你知道普通的禁军,战斗力到底如何呢?
宋朝杨亿所著《杨文公谈苑》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给赵匡胤送了一头老虎,赵匡胤命人给老虎一整只羊,可是老虎饿极了,一口下去就被羊骨头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