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公元1066年发生的"威廉征服"事件无疑都是双方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一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远渡英吉利海峡,并在伦敦加冕为王,进而创立了诺曼王朝。自此,英国与法国之间就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
诺曼征服事件和诺曼王朝的建立,无疑是拉开了英国历史新的篇章,那么具体对英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诺曼征服示意图英国受法国影响逐渐封建化
在以威廉一世为首的法国人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英格兰这片土地上之前,英格兰一直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所控制。这个民族起源于北欧,是日耳曼人中的两个分支后融合而成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虽然早已经在不列颠群岛上建立起了早期国家,但各种制度和经济水平依旧处于十分落后的层面。
英吉利海峡示意图
在威廉一世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之后,也带来了法国的各种相对成熟的制度,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采邑制度。为刺激英国进一步发展,威廉一世开始对英国进行改革。对此,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孙科斌硕士在《略论诺曼征服对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一文中曾经提到:威廉···加强了对王国的直接管理,取消了私人军队和城堡···没收了全国近一半的土地,除了···王室(和教会)土地之外···其余分封给了 180 个大封建贵族,形成男爵领地···
实际上威廉在英国推行采邑制度,并不完全是主动的,也有被动和被迫的因素存在其中。当时的威廉只是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公爵而已,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的数量十分有限。而当时的英国虽然相对比较落后,但人口数量却并不低。如果仅仅凭借诺曼底骑士来维持对英国的统治,这自然是行不通的。
也就是说,威廉推行采邑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强化自己对英国的统治。通过分封贵族的方式,威廉及其继承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控制英国的每一寸土地。否则,威廉充其量也就是在伦敦建立起了一个割据政权而已。如果没有给予英国贵族一定的利益,威廉所建立起来的诺曼王朝则很容易在不久的将来被推翻。
诺曼王朝所使用的徽样新的君臣关系降低了英国走向分裂的概率
自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度以来,西欧许多国家都逐步开始封建化。与此同时,该制度也明确规定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推广采邑制度的查理·马特
简单来说,如果将当时的欧洲社会等级分为三等:君主、封建领主和骑士的话,那么君主只和自己的下一级保持着君臣关系,并不承担保护封建领主的下级——骑士的利益。同样,骑士也只对封建领主效忠,而并不是忠于君主。
在诺曼王朝建立之后,国王便对分封制度进行了修改,即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也就是说,英王是英格兰这片土地上的最高统治者;而所有居住在英格兰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要向英王一人效忠。
很明显,诺曼征服之前的分封制度,很容易造成欧洲各封建化王国的分裂。试想一下,如果封建领主有意脱离君主的控制并割据自立,那么很容易就可以调动自己帐下的骑士一起反对国王。一旦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国王除了调动其他封建领主的军队前来"勤王"之外别无他法。
而英国的分封制度,则有效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出现。无论是封建领主还是骑士,都必须要向国王效忠。即便封建领主真的有意割据自立,那么国王便可以利用这一层关系来限制骑士们的行动,从而阻止分裂局面的形成。从这个角度来说,英国的分封制度要较法国及欧洲大陆上其他封建王国的制度要更加完善和成熟一些。英国"脱欧又入欧",发展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前文已经提到,在诺曼征服事件发生之前,英格兰的主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且这一民族起源于北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欧较西欧依旧十分落后,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层面。即便盎格鲁撒克逊人想要汲取西欧的先进制度、文化及科技,但英吉利海峡却成为了阻碍英国与西欧建立亲密联系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