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衣锦还乡,却穷得没路费,朱元璋得知后下令:将这个贼人阉了

2020-11-05 15:15:50 作者: 清官衣锦还乡

大略同于汉高,精密媲于光武。

——顾祖禹

历朝历代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大多都是雄才伟略,纬武经文,顾祖禹认为他的气概和汉高祖刘邦相同,而对于国家政务的精密程度更超过汉光武帝。从1352年定远起兵开始,到1368年建国大明,他完成了从淮右布衣到开国皇帝的转变,但是从小经历的磨难,又让他的性格变得残忍多疑。

在历史上的洪武年间(1368-1398),是明朝官员最难熬的朝代,朱元璋对于官员的苛刻程度历史有名。不仅对贪官残忍嗜杀,对清官也冷酷无情,曾经就有一位清官,因为凑不出回家的路费,事后朱元璋得知,不但没有给他帮助,还对他施以宫刑,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朱元璋手下当官,是个很考验人的技术活,即使一辈子没有出过差错,告老还乡之后,朱元璋也会有所怀疑。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的吏部尚书吴琳辞官归乡。但是朱元璋对于他辞官归乡的做法不解,以为有什么企图,于是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吴琳已经变成一个老农,在田里插秧种田,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

吴琳虽然靠着插秧种地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另外一名告老还乡的官员却没有这么幸运。他同样也是一位清官,但是正是因为清正廉洁,家中没有多余积蓄,使得告老还乡时,凑不出路费。最后的下场更是悲惨凄凉。

曾秉正,出生于元末乱世,是江西南昌人。洪武早年被举荐为学正后来因为上书劝谏朱元璋,而得到提升,洪武九年(1376)年,担任刑部主事,1377年提升为陕西参政。而曾秉正在当官的时候,还很受朱元璋器重。《明史》记载:“在位言数事,帝颇优容之。”他在当值期间,谈论了很多政事,朱元璋都很重视。

曾秉正为官刚正廉洁,对于朱元璋部分不正确的政策据理力争,于是朱元璋以忤逆的罪名摘了他的乌纱帽,《明史》:“寻竟以忤旨罢。”清官虽然好,但是却不懂皇帝的心,所以有的时候过于耿直反而会触怒皇帝,曾秉正就是因此被罢官回乡。

洪武十三年,1380年,曾秉正告老还乡,但是他太过清廉,以至于两袖清风。虽然朱元璋给官员的俸禄不算低,但是都是以大明宝钞的方式发送。在明初,大明宝钞的购买力非常低,远不及同等额度的金银,所以曾秉正虽然当官数年,却依旧穷得叮当响,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凑齐。

没钱回家也不能一直待在京城,不然朱元璋的疑心会更重。于是曾秉正做了一个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让他被朱元璋痛恨厌弃,甚至对他施以宫刑。到底是什么样的决定呢?

《明史》记载:“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贫穷到回不了家,于是他把他四岁的女儿买了凑足路费回家。朱元璋最恨卖儿卖女,更不要说是一个三品大员,他认为曾秉正是故意做戏给自己看,大怒认为这样的人不能当一个好父亲,于是对他施以宫刑。“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朱元璋对他的惩罚就是施以宫刑,让他以后都当不了父亲。而史书记载,曾秉正在受刑之后不知所踪。宫刑对一个官员的侮辱非常大,历史上也只有太史公司马迁坚持下来还完成了《史记》,曾秉正的“不知所终”估计大半是看不开,选择了自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