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抑武”,促成北宋“政权结构”形成,统一大业的钢铁洪流

2020-11-05 20:56:27 作者: “重文抑武”

经济上,早在郭威时期就已经关注到了对于黄河流域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且通过减免赋税、农业扶持等手段进行。柴荣即位之后,再次通过均田的方式,令北方地区大量农户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生产资料,并且不断减免赋税,提供耕牛、农具等方式进行农业经济的恢复。

后周时期对于军事上的改革是最为具有影响力的,为了彻底改变统帅自持军队跋扈,威胁皇权的现象,柴荣不断提拔文人集团,甚至让他们作为军队的直接统帅。当然这些文人都是柴荣的心腹,并且深受儒家传统治国忠君思想的熏陶,这就使得后周时期的武将政治就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再加上后周世宗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远征作战,基本上已经将北方黄河地区完全统一。北御契丹,使其暂时不敢入侵中原,向南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一路长驱直入,最远居然达到了长江北岸,威胁到了南唐的都城金陵。后周时期的改革、征战,实际上为北宋建立之后发展、统一战争的进行,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基础,这也是北宋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原因。

北宋建立之后采取正确的军事统一战略战术

后周虽然依然没有逃过军事政变的厄运,但是在后周统治的短短10年当中,却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特别是北宋政权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版图方面,北宋基本上继承了后周世宗南征北战时期扩张的领土割据,向北直接与辽国对峙,向南已经达到了长江北岸一线,这使得北宋建立之初,就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挥空间。

再加上后周在政治、经济上为北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北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行统一战争。在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之后,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向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大业进发了。为了能够保证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北宋统治集团依据当时南弱北强的局势,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也是深受后周世宗的作战思路影响的。

而且在先北后南的战术中,宋太祖其实也采取了一些兵不厌诈的计谋。比如北宋军队将南楚作为自己的进攻目标,并且将消息散布出去,同时向南平统治者请求借道,最终在借道行军过程中直接将南平灭掉。随后便挥师南下全力进攻南楚,南楚被消灭之后,实际上南方仅存的几个比较强大的政权南唐、后蜀、南汉已经失去了相互联络的渠道。

就这样在缺少相互支援的情况下,三个割据政权在北宋强大的南征军队下不堪一击。后蜀政权仅仅抵抗了两个多月便投降北宋,南汉政权最终没有挨过半年时间,便被北宋吞并。公元974年,北宋十万大军直接逼得南唐后主李煜出城投降,南方统一之后,北宋大军出击北汉,公元978年,北汉投诚,统一大局实现。

《续资治通鉴》载:"彬整军成列,国主便奉表请降,与群臣拜于门。见潘美,设拜,美答之;再拜彬,彬令人语之曰:介胄在身,拜不敢答。即选精卒千人守其门外。"

南方割据政权统治者腐朽没落促使了北宋统一战争的进行

南方割据政权虽然数量多,但是整体上军事实力十分有限。只有南唐、后蜀、南吴这几个国家还有一定的国家实力,但是其主要强大的是经济实力。在那个军事力量至上的时代,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真的很生存。

而且到了五代十国发展的末期,南方割据政权的第一代统治者基本上都已经去世,继任者也完成了更替。而在继任者的统治上,实际上其统治效果和能力,远远不如第一代政权的建立者。

《宋史》载:"陈乔、张洎为国主与谋,宋师入境,国主弗忧,且日于后苑引僧、道诵经,讲《易》,不恤政事。军书告急,皆莫与通,师傅城下累月,国主犹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