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抑武”,促成北宋“政权结构”形成,统一大业的钢铁洪流

2020-11-05 20:56:27 作者: “重文抑武”

前言

五代十国时期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一个充满烽火战乱的时代,虽然分裂割据所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对于当时中国北方社会经济,特别是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破坏却是难以估量。如果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五代十国,再到北宋王朝于公元978年消灭北汉,彻底完成全国范围的统一的话,这个时间段大概是71年的时间。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分裂割据的局势彻底形成的话,那么从唐朝末期就已经开始,因此在分裂割据时间上应当远不止71年。作为一个武将政治至上的时代,五代十国对于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也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比如唐朝中后期逐渐兴起的武将政治,实际上是导致中央集权不断走向没落,皇权的威望尽失的重要原因。

尽管唐朝中后期皇权的衰落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宦官与朝臣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宦官跋扈局面的出现,不断祸乱朝政等等。安史之乱所遗留的封建割据的局面,却是直接导致皇权不断下移的显著因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五代十国,特别是北方的五代政权,恰恰是继续了这种武将跋扈的政治特点。

这就是极容易发生军事政变的时期,因此五个政权的国祚都比较短暂,武将跋扈,频繁发动军事政变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北宋建立之后,针对这种畸形的武将政治,进行了平衡的矫正,但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矫正过枉的现象。即过于偏向文人的文官政治得以建立,这也是导致北宋将少相多的重要原因。

本文笔者想要向读者们介绍的是,为何在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时期,北宋建立之后能够完成全国南北地区的再次统一。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北宋能够完成这种再造一统的局面呢?从五代十国发展的局势以及北宋建立之后的局势变化,我们可以明显找出北宋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具体原因。

其实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当中,统一的因素就已经在其中酝酿了。中国封建历史时期你,其实就是历朝历代在前朝的兴衰治乱中寻找统治经验和教训的。而在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样的历史规律同样存在,尤其是在北方五个政权的交替当中更为明显。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这五个政权说白了也是在吸取前朝的统治经验之下,对本朝的各项弊端进行改革,这才使得统一因素得以出现。比如五个政权虽然共同的特点都是武将政治对于皇权造成了极大威胁,并且也是由于政权建立者去世之后,继任者不能够对强大军将形成压制,最终导致军事政变的发生。

《旧五代史》载:"郢王贼已害君父,尔等若苟能自趋洛阳,擒取逆竖,且告谢先帝,即乃转祸为福矣!象乃引禁军千人突入宫城,遂诛友珪。象请帝即位于洛阳。"

能够解决这样频繁军事政变的出现,以及跋扈统帅势力的扩张的重要方式就是,不断压制某些统帅军事力量的膨胀,然后通过政治任命的方式,尽量以文人来代替军事武将的统帅资格。这也就是后周时期两代帝王改革中重要凸显的一点,郭威和柴荣相继将削弱武将势力作为维护统治,扩张皇权的重要方式。而武将政治的衰落,实际上也是酝酿出全国统一的重要因素。

后周改革为北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基础和扩张环境

众所周知,北方五代政权在进入到后周时期实际上在战乱方面已经有所改观,这应该得益于后周两代帝王的杰出领导和切中时弊的改革。郭威和柴荣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政治上逐渐将前朝混乱的中央机构进行整合、调整,建立起了以皇帝为绝对决策和行政核心的领导班子,这就使得原来不断走向衰落的皇权有了复苏的迹象。

《宋会要》载:"不贪游宴,且尽去奢华,遂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等急之务。止甘鲜之贡,于殿庭碎珠玉之珍。狱讼无冤,刑戮不滥。凡关物务,皆立规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