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的由来吗?"华夏“为何能代指中国?

2020-11-06 19:16:05 作者: 你知道“中国

古之“中国”并非今之“中国”。“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周朝,当时的华夏民族因为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有着周公的领导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他们看周围的四夷仍旧在裹着树叶兽皮靠打猎为生,于是感到一种优越感,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与四夷区分开。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称为“中国”,意即中央之国,其是相对于周边的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而言。这时的“中国”并非指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其意与“中州”、“中夏”、“中原”、“中华”差不多。就地理范围而言。

“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西周时期,“中国”泛指西周极其附属国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东周时期,随着诸侯国的膨胀,楚国占据的湖北、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也被包含在了“中国”之内;秦汉时期,“中国"进一步扩大,基本包含了今天除西藏、新疆以外的地域。

汉代之后,人们通常将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取得汉人心理认同,往往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北魏后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当时的南朝汉人政权虽以已逃到南方,仍以“中国”自居,称北魏为“魏虏”。又如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中国”在古典文献中又时还被用于诸如京城、中原地区、天子直接统治地区、国内等意。

“华夏”的说法产生自夏朝,当时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于是当时的夏朝人形成了一个笼统的”夏族“概念,也称”华族“或者”华夏族”。

“夏”,是广大的意思;“华”是“花”的衍变,与古人对花的崇拜有关,为美丽之意。“华夏”,意即广大而美丽的地方。“华夏族”的概念刚产生时人们对自己的这种种族认同感并不强烈。到周代时,相对于夷族,周人不仅拥有了明显先进的物质文明,而且因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而在文化上明显区分于四夷。于是人们便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进而产生族群认同感,“华夏族”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如【春秋左氏传】孔颖达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可见,”华夏“在当时除了作为中原民族与四夷的在种族上的区分之外,还包含了一种区分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内涵,类似于现在的”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区分。而正如同”落后地区“可以通过”若干二十年,像先进省份看齐“的精神追上”发达地区“一样,蛮夷也可以通过逐渐的文明化而跻身于”华夏族“。比如位于西部的秦国本属于西戎之列,到战国时则成了华夏诸邦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而南方的楚国,本被中原诸国视为”南蛮“之邦,诗人屈原曾为自己的”蛮夷“身份而感到苦恼。但到战国时,楚国已挺起腰杆以”华夏“自居了。事实上,整个春秋时期,四夷的华夏化是整个时代的基本旋律之一。

而后来的历代都存在着汉族人扩张到蛮夷之地并同化蛮夷或者蛮夷迁居汉人居住区并被同化现象,因此可以说华夏族就是中原民族与四周夷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因为汉代的强盛,人们便将华夏民族称为汉族。但在古代早期文献中,经常以”华夏“代指”中国“,因此后世的人们还经常以华夏代指中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