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了感情还是无奈妥协?交战多年的宋辽两国,为何能停战通商?

2020-11-07 08:04:22 作者: 打出了感情还

宋辽榷场商品种类开始多样化,甚至走私贸易频频出现

当北宋政府对于本国边民出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之时,实际上令辽朝人民在短时间内,一直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物资产品,以及武器制造的原料。

因为为了作出回应,辽朝同样也极大程度限制本朝民众,向北宋便民出口的商品类型。

比如,辽朝政府规定契丹民众不得向北宋方面出售战马、皮裘等产品,这是针对北宋骑兵弱进行的战略性限制。

因此由于双方政府即便在和平关系建立初期,仍然对边贸商品有着诸多限制,特别是严格禁止本国的优势产品输入对方,这使得榷场开放之初的两朝边民,所获得的经济利益,非常之小。

北宋方面由于具备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因此经常出口制成品,而辽朝技术有限,只得出口一些基本原材料。《宋史》载:"场官钱景逢先获息十六万余缗,后吕安中二十一万余缗,以差议赏。户部上议凡获私末茶并杂和者,即犯者却未获,估价给赏,并如私腊茶获犯人法。"

从双方之间相互出口交换的产品类型也可以看出,北宋和辽朝之间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正是由于北宋在出口商品方面占据优势,因此北宋每年从辽朝方面所获得的贸易利益非常大,基本上能够达到50万贯。

但是这些榷场的经济利益,基本上都被北宋的官方政府所垄断,边民所获得利益非常小。

与此同时,处于诸多商品禁止出口的原因,宋辽双方的边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满足生活日常需求,宋辽边民只得背着中央政府的种种限制和监督,开始了一系列的走私贸易,走私的商品就是宋辽严令禁止的粮食、马匹、铁等等。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的官方政治来往愈发频繁

宋太宗时期宋军的两次大败,实际上给予了宋军心理上非常大的打击,不仅仅是军队方面,就连北宋的统治集团也开始对辽朝出现了畏惧之心。

这也是为什么在雍熙北伐战争之后,北宋始终都未能再度发动征讨辽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重要原因。

而公元1004年,辽朝二十万的大军长驱南下,直奔北宋都城开封,为的就是要给予宋朝上下,一种巨大的心理震慑。

而澶渊之盟的签订,正是北宋方面选择妥协的直接产物,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常年的战争,对辽朝也是非常严重的打击的原因。

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边境贸易如火如荼地进行,与此同时双方之间的政治关系,似乎在这种良好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下,也进入到了新时期。

比如在当时各自重视的节日当中,宋辽政府都会互相派遣使者进行慰问,以表双方和平之心。

《栾城集》载:"北朝皇帝于年颜见今总六十以来,然举止轻健,且饮啖不衰,在位既久,颇知利害。同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皆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而当宋辽的统治者去世或者重要大臣去世之时,双方同样也会派遣使者进行吊唁,这为双方之间在政治的关系上有了非常明显的缓和。

原来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在澶渊之盟变成了共生共存,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外交形态。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朝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

五代十国时期,尤其是在后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人民除了要不断忍受,割据政权之间频繁战争的破坏,还要是让受到北边契丹骑兵的掠夺和杀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