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旅行:安州故道
(苏轼)
公元1079年,是我颠沛流离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自8年前与王安石闹翻外放杭州,我已经辗转杭州、诸城、徐州、湖州,虽然还算富饶,但终究是远离了政治中心,就如断线的纸鸢,飘摇不知所终。作为读书人,我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景,也想跟前辈范仲淹一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朝廷的两派斗争始终让我极为苦恼,而圣上不能英明决断更让我心生幽怨,也稍稍流露在了呈给圣上的谢表中。
事实证明,哪朝哪代都不缺小人,特别是那些包藏祸心、玩弄政治、溜须拍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小人,他们以忠君爱国为名在我的谢表上捕风捉影、断章取义、罗织罪名,上奏弹劾我“包藏祸心”、“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圣上大怒,我也深陷牢狱之灾。
狱中,我以为自己必死了,写给弟弟子由两首绝命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幸得亲朋好友奔走营救,弟弟宁愿去职为我开脱、甚至代替我坐牢;驸马王诜为我两肋插刀、义薄云天;宰相吴充上书劝皇帝宽恕我;就连政见不合的变法派领袖王安石和章惇也仗义执言、出面规劝,最终圣上决定对我从轻发落。
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我被贬往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准擅离,也无权签署公文。
公元1080年初,我从开封出发赴黄州任职,无权签署公文的团练副使,这个闲职,无需我马不停蹄前往就任,何况经受牢狱之灾,我更加明白自由的意义,于是我放慢脚步,纵情山水,边走边玩,结交文人雅士。
一路走走停停,到春暖花开时,我来到安州,途经斗山驿,“花发颜如醉,风吹面不寒”,这个遍地的桃花的地方让我忘了前路,于是我驻足停留,与高僧谈诗论文,饮酒弈棋,马踏桃花园,岂不快哉!
我停留不仅因为十里桃花香满园,也不是想吃那第一口鲜桃,更是因为安州这个地方,有我恩师兼忘年好友欧阳修和心中偶像李白的足迹。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恩师欧阳修年少曾在安州求学,公元1036年冬天,他替范仲淹辩护而首次被贬夷陵令,途经德安府,那时正值冬天,“岁暮”正是在外之人盼与家人团圆的时节,而他正值29岁的热心年华,不但不能与家人团圆欢聚,反而要远行异地,怎能不悠愁思亲呢?好在我此次前行,妻子王闰之便一直陪着左右,与我同甘同苦,让我免于陷入此类情绪。
俯槛临流蕙径深,平泉花木绕阴森。
蛙鸣鼓吹春喧耳,草暖池塘梦费吟。
赌墅乞甥宾对弈,惊鸿送目手挥琴。
嗟予远捧从军檄,不得披裘五月寻。
《留题安州朱氏草堂》是恩师当年在安州旧游处朱氏草堂有感而作的另一首诗,他与安州“四状元”中的宋庠、宋祁兄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都是才华过人的命世之材,一生惺惺相惜,结下深厚友谊,所以才会故地重游,留诗一首。
恩师欧阳修向来对才会出众之人从来都是不吝夸奖的,所以总能那么慧眼识珠发掘人才,无论是对王安石、曾巩,还是父亲、子由和我,都有知遇之恩。他爱惜人才,也刚正不阿,然而,这样的人朝廷却怎么也容不下,他被牵连、被构陷、被打击,却从来没有真正被打倒过,他始终带着对人间的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一切。他不乱折腾,让老百姓自得其乐。他深入群众,没有一点官架子,与下属、百姓打成一片。他到哪里都能快活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