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两宫垂帘听政,如果慈安不满慈禧所做所为,能不能推翻她?

2020-11-09 08:56:42 作者: 清末两宫垂帘

慈安太后是正牌皇后,在亲贵和勋戚心目中,她是大清国母,小皇帝载淳的嫡母,身份和地位远高于慈禧。更重要的是,她在大臣们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就连对慈禧特别不屑的肃顺等人,在她面前也不敢造次。

清朝的皇后与前面的朝代不同,特别重皇后仪制,实际上是把皇后放在与皇帝等同的地位上,是所谓“帝后敌体”。历朝的皇帝,不管有多少个嫔妃,除了末世的光绪和宣统,没有一个不与皇后敦睦的。

咸丰皇帝就是这样,他共有17个后妃,其中最得宠的有好几个,但最敬爱的只有慈安。慈安长得不太漂亮,但她家世好,父亲是内务府出身的广西右江道穆杨阿,她从小与家人跟随父亲的宦辙在广西长大,由于家境富裕,她的性格和教养特别好。

所以在咸丰二年清宫选秀时,还在初选阶段就内定作为皇后的人选之一。咸丰皇帝在潜邸时已经有了一位嫡福晋萨克达氏,只不过不幸病逝了,因此再一次选后是续弦,必须从嫔妃中遴选,不能像没有娶过妻的皇帝那样直接确定皇后,所以慈安进宫以后的七个月才从嫔妃晋为皇后。略显遗憾的是,她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给皇帝生出一儿半女。

咸丰皇帝与慈安相处非常融洽,皇帝差不多是把慈安当成知己,对她总是知无不言,言听计从。而慈安对待皇帝则是一片冰心,全力维护。终咸丰一朝,她都是咸丰皇帝在后宫最得力的帮手。

所以,咸丰皇帝临终之前,最放不下的就是她。在皇帝养病的烟波致爽殿里,皇帝常常拉着她的手,絮絮地嘱咐着,在兹念兹,就是他死后如何保她的平安,如何防止慈禧将来欺负她。

咸丰皇帝临死前,将自己平时衿用的两方闲章作为信物,分别留给慈安和小皇帝载淳。给慈安的是“御赏”,给小皇帝的是“同道堂”。这两方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御赏表示皇帝御览,是代表皇帝本人的意思。同道堂表示在一旁协助,是勉励两个人要同心同德。咸丰皇帝知道赏给小皇帝实际上就是赏给慈禧。

慈禧是贵妃出身,她的身份和地位低于慈安太后。

慈禧的父亲是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虽然与穆杨阿同为道员,但一个三品一个四品,穆杨阿所在的右江道是有名的肥缺,惠征的道缺虽是兵备道,但安徽当时是围堵太平军的前线,所以处境大不一样。慈禧娘家可以说很窘迫,惠征赴任不仅不能带家眷,连路上的盘缠都成问题。

辛酉政变以后,慈禧能够与慈安并尊,是因为她是小皇帝载淳的生母,母以子贵。但在法理上,她还是要以慈安太后的马首是瞻。

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与皇帝的关系并不太好。

他们当然有一个蜜月期。咸丰六年,慈禧为皇帝生下皇长子载淳,令咸丰皇帝欣喜若狂,认为慈禧为江山社稷立了大功,要好好报答她。但慈禧是个控制欲很強的人,而且很有主见,她在帮助咸丰皇帝处理政务时常常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试图让咸丰皇帝接受,令咸丰皇帝对她很反感,一直担心她会越俎代庖,干预政务。

所以,咸丰皇帝临终之前,对此做了特别安排。他亲笔写了一个手谕,谕令王公、贝勒、重臣,说如果他死后有一天慈禧对皇后不敬,或者有大逆不道的出格行为,慈安可以召开王大臣会议,出示此谕旨,立即处死慈禧。这一份谕旨咸丰皇帝亲手交给了慈安,在他的心目中,这是他留给慈安太后日后的杀手锏。

所以,在慈安太后与慈禧的关系中,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手段上,慈安都居于主动。

问题是,自始至终,慈安太后不认为有必要拿掉慈禧,自己取代她。

公平地说,辛酉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对慈安太后一直很尊敬,两个人合作基本愉快,没有什么大的龃龉。

这种合作愉快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慈安太后对政务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她看来,她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只是单纯地履行太后义务。她是大清国母,小皇帝的嫡母,奕訢和众多小叔子的嫂子,爱新觉罗的大家长,不得不替爱新觉罗家族当家。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