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宣城,他成了一代山水巨匠!

2020-11-09 12:57:49 作者: 因为宣城,他

敬亭山—石涛纪念馆

点击收听

敬亭山—石涛画像

1666年冬天,一位年轻的和尚辗转来到宣城,他就是17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绘画美学家石涛,从25岁到39岁,石涛在宣城生活了整整15年,这期间是石涛艺术从探索到逐渐成熟的萌芽期,在他的直接参与和推动下,迎来了宣城画派由形成到发展最为巅峰的鼎盛期。

石涛字号苦瓜和尚,其重要的原因是他极为喜欢吃苦瓜,几乎每餐都有苦瓜,甚至将苦瓜供奉在朝案。苦瓜或许是他感情的寄托,苦瓜也或者是石涛对于自己的自嘲,追求达官显贵,但又自命清高,其中的苦楚或许正是苦瓜之苦。但是自从来到了宣城,这个地方就完完全全的接纳了他的苦楚。

宣城城北五里有敬亭山,旧名昭亭山,当年李白失意的时候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写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佳句。石涛来到宣城,驻息于城北敬亭山广教寺中。人生的失利,一路的颠簸,很快被江南的山水所慰籍。

在朋友们的鼓励和带动下,他逐步走出怀才不遇的沮丧心境,开始走出书斋,饱览名山大川,秀色奇姿,踏上通往中国山水画巅峰的艰难跋涉之路,石涛的表现能力日臻完善,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

从此,宣城的山水凝结在他们的笔中,根植在他们的心里,正是这风云变幻的自然之母不仅抚慰了画家壮志难酬的心灵创伤,也铸就了开一代新风的山水巨匠,石涛的作品呈现出令人激赏而生动变化的艺术特性,一如高谈阔论到随意自如的境界。

而宣城给石涛带来的意义,也已经不仅仅是最初那个避祸的世外桃源了,而是能给他鼓励,归属的一方山水,一寸天地了。

宣 城 画 派

历史上宣城是宣纸和宣笔的发祥地、原产地,徽墨的发源地,这些文房用具为中国书画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宣城也是多种文化激荡之地,自古享有“诗人地”的美誉,清初宣城施闰章、吴晴岩等一批名士成立了宣城书画社,后来宣城画派的重要人物梅清、石涛、半山均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从十六世纪中叶“敬亭诗社”开展诗画活动为萌芽,到“宣城书画社”为发展,直至以梅清、梅庚和石涛为代表的艺术创作鼎盛期,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40年代,宣城画派跨度将近两百年。

信息来源 丨 市文旅局

编辑 丨 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