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境内的汶上县,向来以佛教文化著称。汶上县的宝相寺位于县城西北方,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素有“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之称。
宝相寺占地600余亩,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相寺内的各景点以太子灵踪塔最为著名。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历时三十八年,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佛牙舍利塔。
1994年,有关部门在修缮太子灵踪塔时,在塔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出土佛舍利936颗,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这一发现使得汶上宝相寺和太子灵踪塔名声大噪。2013年5月,宝相寺太子灵踪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在济宁境内,佛教建筑很多,像任城区的铁塔寺、金乡县的文峰塔、邹城市的重兴塔、兖州区的兴隆塔,都是非常著名的古代佛教建筑,也都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但是比较而言,尤以汶上宝相寺和太子灵踪塔最为著名,佛教文物最多。
汶上除了宝相寺和太子灵踪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外,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的渊源也非常深远。
汶上在春秋时期称为中都,归属当时的鲁国管辖,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经在中都为官担任“中都宰”。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中都不仅饱受邹鲁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熏陶,而且和儒家文化的渊源很深,是孔子当年践行自己治国思想的重要场所。
汶上与运河文化的渊源以该县境内的南旺镇为代表。南旺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千年古镇,大运河上的著名水利建筑南旺分水枢纽就位于南旺镇。南旺分水枢纽成功解决了大运河中段水源不足的问题,为大运河南北畅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南旺分水枢纽的建设得益于明朝初年著名农民水利专家白英。白英老家汶上颜珠村,后迁居汶上彩山,因为白英谙熟运河河道,治水经验丰富,深得明初工部尚书宋礼的倚重,两人一起主持建设了南旺分水枢纽。现在纪念白英和宋礼的南旺分水龙王庙和南旺分水枢纽均已成为汶上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