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鄙视诸葛亮:多谋少决,好兵无权,志大不见机,真如此吗

2020-11-11 16:57:36 作者: 司马懿鄙视诸

三国时代,司马懿毫无疑问是诸葛亮后期最为难缠的对手。按道理而言,二者理应惺惺相惜,如《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一样。而且他们确实有着冥冥之中的共同点,如后者名字中间都有个云字,前者都是复姓。然而司马懿却并不怎么看得上诸葛亮。

晋书中记载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用兵有这样一句话:“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这就令人大跌眼镜了!

那么司马懿为何如此评价诸葛亮呢?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志向很大却不识机微,谋划很多却很少决断。诸葛亮的志向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直以来同样是深入人心,甚至一度被神话。但是司马懿为何说他不识机微,以及很少决断?

其实,这并非是诸葛亮的性格决定的。而是蜀汉的现实导致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以诸葛亮之能,领兵打仗自然是多多益善。但是蜀汉的现实却是令他左右为难,夷陵一战之后,五虎将仅仅剩下一个赵云,其余都已经撒手人寰。蜀汉地处中西部,位置偏僻,本来还有千里沃野并掌握着长江上游的荆州,结果一战之后也失去了。人少地贫,就是当时蜀汉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逼得诸葛亮只能螺蛳壳内做道场。

当时整个蜀汉的兵马不过10万之数,而曹魏的兵马是其数倍之多。以曹魏为敌,曹魏可以败,但是蜀汉每一次败局都直接演变成灭顶之灾。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诸葛亮怎么能不用心,不深谋远虑?

司马懿对他如此评价,很多人以诸葛亮否定魏延的子午奇谋说事。子午奇谋确实看上去不错,但是风险太大。而且,按照子午奇谋,能够夺得重镇长安,真的就能长治久安?

作为一个重地,长安绝对是曹魏在西部地区的绝对重镇。即便是谋的长安,以蜀汉的兵力,想要据守也极为艰难。而且还要将大部分兵力安排守城,那么后方必然空虚,最终的结果反而不如威胁长安,令曹魏每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这句话的理解就很简单了,司马懿说诸葛亮虽然喜欢用兵,但是却不知权变。

这才真的是大谬特缪。诸葛亮用兵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诸葛亮死后能够进入武侯祠被供奉,其足智多谋的用兵之道就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然而,后者却并不符实。要知道,当时整个蜀国能够拿出的兵力,也不过十几万人马。

这才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当然不排除蜀汉军团为了迷惑敌人而故意夸大军队数量。这也是当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

这句话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诚然,司马懿确实是诸葛亮后半生最大的劲敌。但是这并非就说明司马懿的水平在诸葛亮之上,甚至到了已堕吾画中的地步。

从蜀魏的几次对决上看,虽然诸葛亮的北伐军团并没有讨得太多好处,甚至可以说成败各半。但这是因为诸多原因导致的。

一来蜀汉军团中将帅青黄不接,难以为继。原荆州集团的元老纷纷病故或战死沙场,唯有一个赵云勉力支撑,但也已经年过花甲。年轻人中除了姜维等几个人可堪大用,其余人等,真的是无名无实。人才对一个集团的影响力超乎寻常的重要,这就是为何人们总会说一只狮子领导的一群羊,能战胜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狮子的缘故。

二来蜀汉的兵员不足。虽然中国古代讲求上兵伐谋,历史上也出现很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然而这些战例的出现,无不是天时地利人和,在各种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诸葛亮手下兵少,成了最大的掣肘。

但是即便如此,和司马懿动辄数倍于自己的大军相对,诸葛亮即便是难以每次都讨得好处,但也让司马懿焦头烂额时更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