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国为什么很难生存?两百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给出答案了

2020-11-11 16:56:49 作者: 基督教在中国

说起康熙时期基督教的传播,往往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利玛窦。

利玛窦来到中国以后,发现这个国家的国民有十分浓厚的“祖先信仰”及“儒学信仰”,前者导致中国人养成了独特的祭祖习惯,后者则主导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中世纪”。基督教所崇尚的,是颇具唯心主义的造物主“天父”,这与中国人的传统信仰几乎是相悖的。

因此,在来到中国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利玛窦意识到:中国人既定的信仰是大清国体系的根基,想要予以打压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利玛窦建议罗马教廷不要干涉中国的“祖先信仰”和“儒学信仰”,寻找基督教与中国原始信仰并存的新契机。

在利玛窦的倡议下,一场名为“基督教中国化”的运动浩浩荡荡地展开了。

传教士们引用儒学典籍,将“天父”一词翻译成“上帝”,将西方的造物主生搬硬套的融入中国文化,让中国人认为“上帝信仰”的由来是有依据的。最主要的是传教士们巧妙地让基督教与中国的封建专制建立联系:中国的皇帝都以“九五之尊”自居,称自己为“天子”。

什么是“天子”呢?

就是上帝之子。

可以说,他们这无疑是在向中国皇帝承诺,基督教就是皇权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不过,即便传教士们做好了一系列将基督教推广到中国的准备,想要让基督教获得皇家的支持还是相当困难的。

康熙在刚登基时,还没能主政。辅佐玄烨的是四大辅政大臣: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在一番阴谋倒算后,鳌拜成了政权的主导人。

此时的鳌拜,对基督教乃至一切外来事物的态度是敌对的。

唐朝时期的中国皇帝,之所以引入基督教,也就是景教,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唐朝高度开放的政策,二是因为随着基督教进入中国的还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封建时期的中国,以农业为根本,西方的天文历法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因为基督徒的天文历法知识能帮助农业生产,所以,才获得了中国统治阶层的支持。

然而,鳌拜最信赖的是对天文历法一窍不通的杨光先。

杨光先是个极度排外的家伙,他提出了“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主张。在他的建议下,鳌拜准备将所有传教士全部驱逐。在“康熙历狱”事件中,汤若望被判处极刑,南怀仁则惨遭发配。可以说,这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最昏暗的时期。

好在,这段昏暗期持续的时间不长,康熙七年鳌拜及其党羽垮台,康熙帝主政,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迎来转机。说起来,康熙与传教士之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曾受到鳌拜的欺压。正是这一相同之处,使康熙对传教士的际遇同病相怜,他决定为那些遭受欺压的传教士平反。

于是,康熙命人找回了被流放的南怀仁,然后,命令南怀仁与杨光先同时推算历法。前文我们提到,杨光先对历法一窍不通,二者高下立辨。于是,康熙重用了南怀仁。从这以后,康熙帝发现西方传教士在科学领域方面的建树,决定让它们来改变中国的发展。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康熙十字歌》是康熙帝早年写就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对基督文化的了解比较深入,且做好了推广基督教的准备工作。康熙皇帝对基督教的推崇持续了几十年,这期间,虽有不少朝臣都提出反对,但康熙仍重用传教士,为一大批西方传教士发放“绿卡”,赋予他们合法身份。

但是,正当传教士及教廷都以为基督教可以在中国顺利传播时,康熙的态度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晚年的康熙突然宣布全面禁止基督教!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