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杨绛早年的戏剧创作

2020-11-13 07:16:17 作者: “在艰苦的生

1943年5月上海联艺剧团在上海金都大戏院上演杨绛剧作《称心如意》(黄佐临导演)的演出特刊

杨绛果然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初出茅庐便一鸣惊人,《称心如意》引来阵阵喝彩声。

日本作家鹤见佑辅说得好:“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恐怕只有尝过了泪的深味的人,这才懂得人生的笑的心情。”杨绛写的就是这种含泪的喜剧,因为是用泪水稀释过的,故而笑得含蓄蕴藉,这种笑带有无穷的意味。复旦大学教授赵景琛在《文坛忆旧》一书中写道:“杨绛女士原名杨季康,她那第一个剧本《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李健吾也上台演老翁,林彬演小孤女,我曾去看过,觉得此剧刻画世故人情入微,非女性写不出,而又写得那样细腻周至,不禁大为称赞。”

当年导演该剧的是名家黄佐临,有趣的是他女儿黄蜀芹在20世纪80年代,将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改编成电视剧。父女二代导演,与杨绛、钱锺书一家艺术结缘,成为佳话。

“在现代中国文学里面,《弄真成假》将是第二道纪程碑”

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弄真成假》完成于1943年10月。在这部戏剧中,杨绛以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风俗图,刻画了周大璋这一人物形象,剧作家对他爱恨交加,既鞭挞又不乏同情。她最为关切的是普通人习而不察或者不予深究的东西,她所揭示的也正是他们身上可悲而可笑的喜剧因子。

杨绛喜剧《弄真成假》复演剧照

《弄真成假》中的男主人公周大璋一表人才,却家境贫寒,他和寡母无法生活,只得寄居在妹妹婆家开的杂货铺的小阁楼里。周大璋原本在一家保险公司就职,但他吊儿郎当,不好好工作。他为了取得地产商张祥甫女儿的巨额陪嫁以进入上流社会,不惜抛弃了原来的情人张燕华而取悦于张祥甫女儿张婉华。张燕华本是张祥甫的亲侄女,寄身叔父家,形同女佣,她也拼命打算改变自己的处境,幻想嫁给自诩为官宦世家的周大璋后会有转机,结果离开了叔父,却住进了周家寄住的小阁楼里,这样的结局,使周大璋、张燕华“弄真成假”。

杨绛在其《喜剧二种》的《重版后记》中谦称,剧本“缺乏斗争意义”,“不过是一个学徒的习作而已——虽然是认真的习作”。她还指出:“如果说,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协、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丧气就算顽强,那么,这两个喜剧里的几声笑,也算表示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2007年,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京沪两地的话剧团体,联袂复演了杨绛的“喜剧双璧”《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杨绛悉知后,喜不自胜,援笔而写:

六十四年前,我业余学写的话剧《称心如意》上演,由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导演,演出很成功。一夜之间,我由杨季康变成了杨绛。这年秋天,我第二个喜剧《弄真成假》上演,也很成功。抗战胜利后,我改行做教师,不复写剧本,但是杨绛在上海戏剧界还没有销声匿迹。

……我曾写过一篇“废话”《隐身衣》,说隐身衣并非仙家法宝,人世间也有:身处卑微,人人视而不见,不就没有了吗?我不合时宜,穿了隐身衣很自得其乐。六十多年只是一瞬间,虽然杨绛的大名也曾出现过几次,这个名字是用水写的,写完就干了,干了也就没有了。英国诗人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慨叹自己的名字是用水写的。他是大诗人啊!我算老几!

想不到戏剧界还没忘掉当年上海的杨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4级3班的同学,为了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选中了六十四年前杨绛处女作《称心如意》,于今年六月三日至十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演出。十一月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滑稽剧团又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杨绛的《弄真成假》。这两个喜剧,像出土文物,称“喜剧双璧”了!我惊且喜,感激又惭愧,觉得无限荣幸,一瓣心香祝演出成功。承他们抬举,还让我出头露面,说几句话。可是我这件隐身衣穿惯了,很称身;一旦剥去,身上只有“皇帝的新衣”了。我慌张得哪还说得出话呀!好在话剧上演自有演员说话,作者不必登场。请容我告饶求免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