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董其昌今天依然是热点,作家孙炜新作登多家好书榜

2020-11-13 12:55:59 作者: 400年前的

作家孙炜和他的新作

今年8月,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中,晚明礼部尚书、书画大家董其昌的《书画合璧山水小景》以7475万元成交,与14年前首次现身拍场相比,该作价格上涨了13倍。巧合的是,作家孙炜新作《董其昌传》面世一个月后,截至目前已上榜近10家好书榜。400年前的董其昌,在今天依然充满生命力,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是苟且官员更是书画大家

《董其昌传》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董其昌的传记,洋洋41万余言。该书在记录董其昌生平事迹的同时,将其在书画、艺术、历史等领域的造诣与成就,乃至其宦海商海两沉浮的人生经历放入彼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讲述,将个体命运的走向与时代密切关联,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董其昌跌宕起伏的一生。

10年前,孙炜开始着手研究董其昌。他对中国传统美术历史始终抱有浓厚兴趣,可一旦想深入其中的时候,总觉得董其昌像一堵墙似的挡在自己面前。孙炜找到研究美术史论的朋友,请他们分别开出书单。正是在研习的过程中,他终于认清了董其昌。“无论是史论、收藏、鉴赏,还是书画创作,董其昌都是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孙炜决定写董其昌传记,他特别提到,史料是他像大海捞针一般从各种古籍中寻找来,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录入电脑中的,“有的书可能只能找到一句有用的话,那我也一定要存档归位。”

孙炜表示,有关董其昌的记载,只在《明史》中有一个很短的小传,对董其昌的评价,近代又是纷繁复杂。孙炜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董其昌:首先,董其昌是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史论家;其次,董其昌是一位集大成的艺术品鉴赏大家,他所采用的“目鉴”方法延续至今,仍然被赞誉为最可靠、最实用的方法;再次,董其昌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杰出书画家;而且他还是一位苟且的官员,一生几乎没有政绩建树。

在孙炜看来,许多人对董其昌是有误解的。如有人说他是恶霸,欺男霸女等,孙炜经过大量考证认为,董其昌由于整天做生意,四处巡游,对子女、佣人等“奴子辈”管教不严,他们的确存在胡作非为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董其昌本人所为。孙炜还认为,董其昌个性胆小怕事,处理人际关系时谨言慎行。在他60多岁时,朝廷还要把他找来当官。总之,在孙炜看来,近代以来,虽然对董其昌存在诸多不公正的损毁,但仍然不能泯灭他对历史的突出贡献。

“行万里路”富有现实意义

在绘画史论上,董其昌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画论、“烟云供养”等理念,影响深远。在美术上,他的作品深受清朝帝王及文人雅士追崇,以致他成为正统画派的精神领袖。在孙炜看来,董其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以及他在艺术收藏、鉴定上的方法等,对今人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孙炜特别提及,得益于明代收藏环境,董其昌在20多岁时,就来到大收藏家项元汴家,饱览其书法名画收藏,并接受这位名师指点。35岁进入翰林院后,又遇到当时顶尖的收藏家韩世能,从后者那里借阅晋、唐、宋、元法帖宝绘,心摹手追,废寝忘食,学问大进。孙炜总结道,立志艺术收藏的人,一是要与真正的收藏家在一起,向他们请益;还一定要博览群书。万历七年,董其昌落榜,他去了当地几位有名的富裕人家去做私塾先生。正是得益于人家的丰富藏书,他才能够博览群书,为后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最早由董其昌提出,对此,孙炜认为,尽管后世一直认为董其昌是复古派的巨擘,但实际上董其昌也强调创新。“他只是强调要从古人那里继承中国的艺术传统,而不是走进死胡同不出来。”另一方面,董其昌号召大家要“行万里路”,则是在鼓励大家走出书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为“无论是对社会,对自己而言,每一个艺术家存在的意义,最终还是要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写传记不做“歌德派”

在最近十年里,孙炜已出版《拍卖场》《风流石癖》《民国书画断代史》《清风见兰》等多部著作。他透露,自己写作周期比较长,研究董其昌十年,写作《董其昌传》则花了3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