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梅香
——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书画文献展
展览讯息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文学院
协办单位: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11日 上午10点
展览日期:2020年11月11日—12月06日
展览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星云楼一楼美术馆
开放时间:上午10点—下午5点(4点半停止入场)
李瑞清
■清代碑学书派集大成的代表
■现代“金石书派”的开拓者
Profile
李瑞清 生平简介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霖、仲麟,号雨农,又号梅庵、梅痴、玉梅花庵主,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杨溪人。出身望族,幼年即习国学、观图画、学篆分。
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次年补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官道员,分发江苏,任师范传习所总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临危受命为江宁布政使
民国九年(1920)因中风去世,葬于南京牛首山
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办学七年,致力于整顿教务、学风,延聘中外师资,改革学科和课程建制,创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他的书学和书艺博大精深,是清代碑学书派集大成的代表和现代“金石书派”的开拓者,门下弟子多有成就,如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李健、汪采白等。其在世时,就有约20多种碑帖作品刊行,身故后,门人为其编撰有《清道人遗集》。
展览各单元简介
壹
求篆于金
李瑞清作为一代书法宗师,曾言:“余书本从篆分入,学书不学篆,犹文家不通经也,故学书必自通篆始。学篆必神游三代,目无二李,乃得佳耳。”
他在清代碑派书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的主张,他认为秦刻石小篆不能完全体现篆书之妙,因而上追商周金文,追溯篆书的笔法 。
他吸取金文因浇铸而产生的笔画侵蚀感,以蹲锋涩笔,令笔画厚重古拙、沉郁顿挫,突出了篆书线条的审美价值,拓展了碑学书法的内涵,被胡小石先生誉为“大篆复明”。
贰
求分于石
李瑞清自言学书:“长学两汉碑碣,差解平直。年二十六习今隶,博综六朝……每临一碑,步趋恐失,桎梏于规矩,缚绁于氈墨,指爪催折,忘其疲劳。”
其隶书得力于《礼器碑》《张迁碑》等,而楷书得益于北魏《郑文公碑》尤多,此外他还主张“学汉分、隶必旁及镜、铭、砖、瓦”。
他将写大篆的涩笔一并运用到汉魏六朝碑版临写和书法创作之中,篆、隶、楷、行兼揉掺合,纵横变化,使大篆、隶书、魏碑诸体风格统一,于晚清民国的碑派书法创一新格,为当时习大篆与北碑者所宗法。
叁
纳碑入帖
李瑞清对历代法帖亦研习颇多,尤喜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诸家。晚年接受沈曾植等友人建议,尝试“纳碑入帖”。
在当时扬碑抑帖的书学风气下,他主张碑帖在笔法上有脉络渊源可寻,二者可以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