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谋,皇帝们都这样玩

2020-11-18 10:26:38 作者: 关于阳谋,皇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谋略被人称为阳谋,所谓阳谋,就是摆在明面儿上的计策,明知对方是在设计你,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规避,只能就范。

这样的阳谋,基本原则是利用政治正确或者实力胁迫弱国、臣属不得不犯。

它的最强大的背书和演变源自“周礼”。这里的周礼包括我国古代一切制度、礼仪,都可以说是“周礼”。

比如,百官制度,这里通过官位、品阶、职能等的详细划分,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周礼推演出的阳谋用一句话解释就是:

通过绝对的皇权与军事实力作后盾,制定出来的“霸王”条款,即不讲理的道理。

比如天子出巡,沿路的臣属都必须前来觐见。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你出来旅游,凭什么要我陪着?对,古代皇帝就是这么豪横。所以,当年刘邦出巡云梦泽,韩信如果真敢不觐见刘邦,他就是公然抗命,甚至可以被治以谋反罪论处。你连皇帝都不放眼里,不是造反是什么?

周礼代表的古代封建制度和礼仪,孕育无数的阳谋案例,最著名的有以下6种:

1、天子出巡擒韩信

皇帝想要治臣子,理由随时可以找一堆,不服气的大臣或者藩王一翻典籍,还真是,没有一条不是偏向皇帝的。所以,韩信被抓不怪别人,只怪前人定的制度太牛逼。

2、汉文帝驳斥周勃

当初,还是代王的刘恒在进京登基时,来到京城附近的渭桥,百官跪迎。此时太尉周勃进言:“想要片刻时间秘密禀陈于皇帝”。周勃在此次平诸吕,迎立代王刘恒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其实,周勃想干嘛?大概率是想找刘恒先要个封赏的承诺,甚至是宰刘恒一刀。

可以想见,此时,如果刘恒答应这个要求,给周勃无理的封赏倒还在其次,最难以接受的是:答应见面,就是默认了自己的皇位是周勃一手推上来的,这样一来,皇帝的颜面将尽失,威信也将扫地。

但应该如何拒绝?这真是一门艺术。

刘恒的近臣宋昌是个有智谋的人,面对周勃的无理请求,他直接回道:如果太尉所说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请,要是所说的是私事,皇帝没有私事。

直接将了周勃一军,周勃想说的当然是私事,或许此前,刘恒与周勃有君子协定也未可知,但此时,当着众臣的面,周勃也不敢公然撕破脸,毕竟,他还不想造反。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自己再不情愿,也只能忍。

3、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主父偃力主推行的国策,目的是为了削藩。

即,对于藩王,打破周朝以来的分封制,不再是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权,而是所有的嫡子、庶子都可以继承。

假定某个藩王有100万,他有10个儿子,那么,这十个孩子继承权是平等的,一人10万,接下来,到了孙子辈,如果每个儿子又生了10个儿子,每个人只能分1万。

即,三代以后,基本上,这些藩王的子孙就回归平常家庭了。

这个办法当然奇妙无比,但本质仍然无出周礼的范围,即,通过绝对的实力和政治力量压制,逼臣属就范。而且,一旦这种吃大户的政策一出,所有子孙,都会争相去推行,毕竟,这种政策是在开分封制的倒车,除了藩王和嫡长子,其他诸子都是受益者。

4、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的计策是宴子所出,目的和手段与推恩令如出一辙,皇帝公然刻意将分配不均财物或权利赏赐给本来团结的某股势力,比如齐景公时期的三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这三位都是有功于社稷和君王的功臣。但他们现在团结在一起,对王权造成威胁,不得不除。

于是相国宴婴给齐景公出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三人争功过激,逼得一人自杀而亡,另外两人一见,追悔莫及,也自刎而死。

其实,表面上三人死于争功,根本上,还是死于绝对皇权作背书的规则上。三士即使心有不甘,不得不从。只能哑巴吃黄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