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8个大字一出来,大家就知道公公要准备宣读圣旨了。圣旨指的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这个名称是经过演变而来的,春秋时期的圣旨叫“命”或“令”,秦始皇时期的圣旨叫“诏书”,汉代,圣旨这个词首次出现是在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臣伏读圣旨……“宋朝,人们才普遍把皇帝下的命令称之为圣旨。
圣旨代表了皇上,用料肯定是极好的材料,一般都是上好的蚕丝做成的绫锦织品,越是经济发达的时候,圣旨用料越好,康乾盛世时期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134年的时间里经济发达,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土地面积仅次于元,圣旨的用料也体现了那时期的发达,到现在看来还是光鲜亮丽的样子。
康乾盛世乾隆年间,乾隆下了一道特别的圣旨,这道圣旨不是下给中国人的,而是下给英国人,可为什么这道圣旨内容令人十分难堪?
1791年,英国工业产能过盛,欧洲市场也饱和,他们的商品需要开辟一片全新的市场才能卖出去,而人口巨大,市场还没被开辟的清朝成为了英国的目标。这一年正好是乾隆80岁大寿,英国表面上是为了祝寿,内心里是想跟乾隆谈生意就派使臣乔治·马戛尔尼去访问清朝。
英国为了表示诚意,让马戛尔尼带上了英国当时最先进的一些东西,有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武器等,这些东西共装了600箱,共计价值约13124磅。
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人到达清朝,在谈正事前,清朝官员和马戛尔尼发生了冲突,冲突的导火索就是下不下跪的礼仪问题。中国官员见到乾隆必须三跪九叩,两只膝盖都跪在地上还要磕头。
马戛尔尼按照英国规矩,只能接受一只腿下跪并且不磕头。乾隆知道马戛尔尼不肯下跪磕头心里很不舒服,看到英国的国书之后更加不舒服,因为他明白了英国祝寿是假谈买卖是真,催着让马戛尔尼赶紧回国,还给英国乔治国王捎去一份圣旨,圣旨大意是:”我天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英国居于蛮夷之地,无需进贡“。
乾隆的这份圣旨,乔治国王看过之后把自己的假牙都笑出来了,他没想到闭关锁国的清朝竟然如此封闭。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乾隆认为的蛮夷在1840年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既然用谈生意的方法行不通,就用武力打开清朝尘封已久的大门,而打开清朝大门的那些东西正是乾隆看不起,到死都没打开的先进武器和器械。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英国人又在仓库里发现了英国送给乾隆那几大箱子的东西,这些东西又被英国人拿走,但拿走的方法实在可耻,是用抢和偷的方式,不仅把他们的东西抢走,还把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抢走,堂而皇之放在他们自己的大英博物馆,至今不肯归还。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的那份圣旨也放在大英博物馆,如果有人在英国看见了那份圣旨一定要记住,不可再做一个陶醉于自己世界,不与外人交流的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