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冬日无暖气加持,古人依旧能在银霜世界传衍至今

2020-11-22 10:29:04 作者: 白地冬日无暖

1、衣物让古人过冬"暖"如春日

富贵之人过冬的方式就很舒适了,在衣着方面他们往往穿着的都是丝绸衣服,穿上丝绸的衣服,能够有效的将寒风挡在外面,冬天对于富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丝绸的来源则是蚕丝,经过多重工序的修装下而制造出来,虽然这种东西十分保暖,但是同样也十分稀缺。因此古代皇帝在赏赐东西的时候往往将丝绸赏赐给有功之臣,这不是一种吝啬,而是一种极大的赏赐。要知道丝绸之路可以我国古代最为有名的贸易,而丝绸则是这贸易当中的硬通货。

身着丝绸衣服的人正在取暖

除此之外,在丝绸的里面还有这许多的填充物,但是这种填充物和穷人有着天差地别的,穷人用的是芦苇、鸡毛,富人们用的兔毛、鹅毛,虽然都是毛类,但是保暖的差异性可谓是差上很多,在这内外的比较下冷暖自知的感觉只有古人能懂了。

2、富人的保暖方式更为贴心

在冬天的时候,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公子哥们手中拿着一个"香炉",但是这个东西并非是香炉哦。其实它是一个暖手炉,这种东西让富人们在不能被衣服遮挡的双手有了一个温暖的地方,由此深受很多达官贵人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如此暖手炉逐渐的被深加工,最后成为一件艺术品,而原本是暖手的主要功能反而成了其衍生物。

剧照中的暖手炉

富人最幸福的就是我们小时候都想要的,那就是到被窝里面不是冰凉的,而是温暖的。在达官贵人当中很多人都会选择让自己的女仆先行躺到被窝当中用体温进行暖床,这样不仅能够驱除寒冷,同时能够让温度更适合进行入睡,所以总的而言,冬日对于富人来说影响的并不是很大。

1、皇宫引领着"供暖"的先进脚步

秦朝的时候有"火墙"这种东西就跟我们现在的壁炉很是接近了,考古学家在咸阳宫的遗址当中发现了三座"火墙",其中两座都是用来给浴室供热的,为了防止内部因为出现燃烧不充分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古人还在墙上开了几个烟孔。后来在秦乐宫中还发现了另一个"火墙",不过这个"火墙"的样子是两个瓦片扣起来,然后连接炉子,这个样子很像暖气的构造,因此皇宫拥有"火墙"的宫殿基本都是十分温暖的。

秦朝的火墙

最为厉害的则是慈溪,慈溪直接略过了暖气供暖的时代,直接赶在了世界的时髦走上了"地暖"的道路,清朝的时候皇宫当中本身有暖阁,而这个暖阁就是根据火炕原理改造成的地下供暖结构。在考古人员的研究下,他们发现,宫殿下方有很多地方都是悬空的,这是因为在冬日皇宫会用很多的铁车,将烧好的碳推送到炕道当中进行供暖,这样就将整个宫殿变成了一个温暖的火炕,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极为舒适的温暖。

2、精碳让皇宫无浓烟寒冷为伴

在唐宋时代,穷人还在用浓烟碳的时候,皇宫中已经开始使用"瑞碳",这种碳是从西凉国进贡而来的一种青色的木炭。关于这种碳古文当中也有一定的记载,《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此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可见此碳不仅无烟而且高热,虽然说古人在此多多少少有着很多夸张的比喻,但是已经能展现出皇家与富人、平民之间的极大差距。

无烟的青碳

结语:在古代当中常常会发生"路有冻死骨"的情况,即便是这样古人依旧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恶劣的寒冬当中不断的生存下来,往往在最底层的穷人来说,这种智慧才会被无限放大,毕竟于恶劣的天气做抗争,稍有不慎都会命丧于冬日。经过历史的考究,虽然说穷人们在冬日里瑟瑟发抖,但是他们也确实成功的度过了冬日,这点我们要感谢劳动人民的结晶,才有了现在我们对抗寒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