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全节:听人劝吃饱饭的孝子大帅 | 五代十国

2020-11-22 23:21:18 作者: 马全节:听人

安重荣虽然站在大义的制高点上,但是这哥儿们的打仗手艺与平叛军中的高人们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当双方主力会战于宗城(今河北威县)之际,安重荣的部将临阵倒戈,结果安重荣最终战败,虽然之后老安仍打得可歌可泣,最终还是兵败被杀。

之后,马全节自然是一番加官晋爵,同时,也不断移镇他地。直到两年后的公元943年,他的老母仙逝,他才卸去戎装,回家丁忧,为老母守孝。可惜,那年代国事繁乱,像马全节这样的方面大员根本没时间好好尽孝。不久,他又被起复了。

重出江湖后的老马,主要任务就是响应晋出帝石重贵的号召,与想从爹皇帝晋级爷皇帝的契丹一较短长。一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石重贵不想继续给契丹人当孙子了,需要各位将军出力杀贼。

老实说,石重贵的勇气可嘉,不过他的十万横磨大剑真的没有,晋辽之争始终打得非常艰苦。毕竟中原内斗太久,血放得太多,元气大伤,而且小皇帝气多谋少,与老奸巨猾的耶律德光不在一个层面上,要想摆脱中原噩梦实在不容易。

作为一个苦战经年的职业军人,老马心中的血还未冷,对抢东西没够的契丹人同样看不顺眼,既然皇帝让打,那就和契丹鸟贼拼了。书上说"自出帝与契丹交恶,全节未尝不在兵间",足以说明老马对于打契丹是不甘人后的。

公元944年,老马担任北面行营都虞侯。当时,契丹前锋绕过晋军主力,直趋澶州(今河南濮阳)、魏州之间。这次契丹强寇直接抢到老马老家了,老马能不急眼吗?为了家乡父老的安全,正处于契丹大军背后的老马自然不会手软。他的部队与契丹军遭遇于白团城(在今河北清苑境内),经过一番苦战,晋军不仅击败了当面之敌,而且还抓了700多俘虏。不久,马全节又携白团小胜余威,攻克被契丹人占据的泰州(今河北清苑),再次俘虏2000余人,同时生擒了契丹军的守将晋廷谦(今倒霉孩子,怎么起这么个名字,最终被晋廷缚住,牵着当了俘虏)。四月,在澶州境内的戚城吃了大亏的契丹军开始分批北撤,马全节本着痛打落水狗的原则,率军主动出击,在定丰城一带再次击败其中一路契丹军,活捉其主将安晖。可以说,此时的马全节火力全开,将敌后袭扰战打得有板有眼,取得了不菲的战绩。

就在马全节还要将捉俘虏的游戏继续下去的时候,打累了的晋辽之间暂时休战,马全节因功于当年七月转任广晋尹,留守邺都。

可是,仅仅三个月之后,耶律德光就再次御驾亲征了。不得不说,草原民族的疗伤能力还是蛮强的,居然这么快就满血复活了。看来,晋出帝的横磨剑还是不够锋利。

十月,马全节再次以杜重威副手的身份戎装出阵。这次,晋辽两军于白团卫村一带展开激战,至于交战经过笔者不止一次提过,这里就不细表了。只是说一下,作为副帅的马全节在此次杀得耶律德光骑着骆驼逃跑的大捷中与有荣焉。然而,这也是马全节作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老军人的最后一战,也是他戎马生涯中最光荣的一战。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45年,马全节再次改授治恒州(今山西大同)的顺国军节度使,可惜,还没等到他走马上任,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五岁。晋出帝闻讯,下旨追赠中书令。

孝母明理护桑梓

马全节的一生与五代乱世不可分割,作为以闹事出名的魏博军镇的一员,他的骨子里本就遗传着不安于世的基因,然而,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位识大体、护民生的好官,能够平安度过不算太长却又充满荣光的岁月,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都表现突出,这应该归功于他的几大优点:

第一是事母至孝。老马父亲死得早,从小由母亲王氏辛苦带大,所以他毕业事母至孝,虽然当上了方镇大员,但是只要不出征,他都会温凊面告(定省温凊,汉语成语,拼音是dìng xǐng wēn jìng,意思是形容子女非常孝顺。出自《礼记·曲礼上》,小编也是百度一下查到的,分享给跟小编一样没见过这个词的朋友),早晚向母亲问安,照顾母亲起居始终毕恭毕敬。母亲去世,老马伤心不已,立即辞官丁忧,完全是那个年代的孝子风范。王氏在乱世中带着孩子长大,经历过魏博的多次变乱,不会不和儿子摆事实讲道理,让儿子做个明明白白的能人,这些来自平生最为依赖与信任的母亲的朴素立身之道,必然对老马的健康成长产生过积极影响。这也就是孔门弟子有若所强调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