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造反的关东藩镇,为何会重新选择臣服于唐德宗?

2020-11-23 11:17:13 作者: 起兵造反的关

朱泚和李怀光的不臣之路越走越窄,这与大唐中央政府在关东地区的行动有关。

唐德宗之所以能迅速摆平关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卷入叛乱的关东五大军区(河朔三镇、淄青、淮西)就是乌合之众。

迫于唐德宗削藩的压力,这五大藩镇很快就能达成共识一起造反。

但是因为藩镇之间无可化解的矛盾,这五大强藩的合作,也很容易被唐德宗用政治攻势瓦解。

各大藩镇之间,有一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那就是与皇帝对抗时,他们应该让谁来领衔呢?无论让谁领衔,这个人也有可能变得一家独大,从而逐步兼并其他人。

如果把大唐帝国打崩盘的结果,就是让一个强藩崛起,渐渐把他们都兼并了,你说他们把头撇在裤腰带上造反,又是所为何事呢?

从这层意义上讲,各大强藩最希望的结果就是维持现状。换而言之,各大藩镇继续保存自己独立自治的地位,绝不是推翻大唐帝国。

大家在反对皇帝削藩时,总是一副兄弟同心的样子。但是当他们真正团结起来挑战中央政府时,矛盾马上又会无可抑制了。

当皇帝的削藩工作眼看就要取得胜利的时候,通常总是会掉链子。因为到了此时,军人集团就会感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他们会实现惊人的默契。

当藩镇大佬把帝国中央政府折腾得大有崩盘之势时,皇帝就又会莫名其妙地夺回主动权。因为到了此时,军人集团就会发现,只有大唐皇帝继续高高在上,他们的既得利益才会更容易保证。

如果真把帝国搞崩盘了,等待他们的就是残酷的兼并战,周边强藩对自己的威胁,恐怕比中央政府的削藩来得更迅速、更残酷。

对于普遍的藩镇而言,皇帝自然是危险的敌人,趁乱崛起的强藩同样也是危险的敌人。

这就进入了一个翘翘板的游戏之中:皇帝强势的时候,藩镇就会联合起来打压皇帝;皇帝弱势了,藩镇又会联合起来帮助皇帝。

大唐的数位皇帝,比如代宗、德宗都陷入莫名其妙的困境,又稀里糊涂地逃出了长安城,可他们总会在绝境中翻盘成功。

现在,皇帝已见识到各大强藩联手后来的力量,如果各大强藩真的继续折腾下去,帝国就有可能崩盘,但整个局势竟然朝着越来越有利于皇帝的方面发展了。

在这种背景下,唐德宗下发了一道罪己诏:过去都是我的错,我以后一定会对于背景特殊的军区保持尊重,在一定范围内,世袭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面对这封罪己诏,关东各大强藩一时都感动了,于是他们纷纷表示要重新做人。

到目前为止,似乎只有幽州朱滔有些骑虎难下,因为他哥哥朱泚现在占据着长安城,而且还称帝了,如果朱滔与皇帝和解,就等于把他哥哥彻底抛弃了。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朱滔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走,但是其它军区都表示愿意效忠朝庭,区区一个幽州军区自然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魏博节度使田悦对朱滔说:“我是想跟随您南下的。只是我手下的将士都不支持我,我实在也没有办法。”

悦见郅曰:“悦固愿从五兄南行,昨日将出军,将士勒兵不听悦出,曰:‘国兵新破,战守逾年,资储竭矣。今将士不免冻馁,何以全军远征!大王日自抚循,犹不能安;若舍城邑而去,朝出,暮必有变!’悦之志非敢有贰也,如将士何!已令孟备步骑五千,从五兄供刍牧之役。”因遣其司礼侍郎裴抗等往谢滔。

朱滔听了这话自然是非常生气:“想当年皇帝要收拾你,我出于义气帮你。当时我哥哥还在中央政府,我为了你背叛皇帝,让我哥哥处于险地。当时你拿城池酬谢我,我不接受,你让我称帝,我也不接受,而是选择与你们平起平坐,现在,你竟然和我玩这一套?”

滔闻之,大怒曰:“田悦逆贼,在重围,命如丝发,使我叛君弃兄,发兵昼夜赴之,幸而得存。许我贝州,我辞不取;尊我为天子,我辞不受。今乃负恩,误我远来,饰辞不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