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近代汉语发展所衍生的产物,古代人并不会说普通话。古代交通不发达,人口流动性非常小,几乎是百里一音,有的地方只隔了一座山或者一条河,其语言就大不相同。但似乎古代人的各地交易也并不少见,那就奇怪了,古代没有普通话,他们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普通话鼻祖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古代虽然还没有普及普通话,但官方为了各国之间的交易往来,也是有统一语言的,据史料记载,古人将“普通话”称为雅言,最初的古代普通话叫“夏言”,可能是“夏”字不太好听,便改为“雅言”,但每个朝代的雅言都不一样,雅言的制定根据每个朝代的京城选址为主要依据。
我国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时期,京城选址在河南,所以当时的“普通话”以河南话为准,但当时的河南话并不是现在的河南话,大约是现在咱们说的粤语。后来明朝建立,京城选址在南京,明朝的“普通话”就以南京话为标准。明末清初,以东北满族为主,但当时大部分百姓都以南京话为主要交流语言。
直到雍正时期,为了推广以北京话为主的官话,设立了“正音书馆”,北京官话的组成集合了南京话、北平话、满语三种语言元素,由“国语编审委员会”研究,最终形成了清朝后期一直沿用至今的北京官话,现代人所说的普通话其原型正是源自清朝末期所形成的北京官话。
想不到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鼻祖原来是这样产生的!而且,“普通话”这个词也在那个时期就出现过,早在清末时期,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在和日本人的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而孔子则是我国最早推行“普通话”的先驱,春秋时代各国语言难以统一,他的3000弟子皆来自四面八方,但孔子一直都是用雅言来讲学的。
虽然如此,雅语也不可能全民都会。古代大部分人是没有文化的,那些有文化的人可以学会用雅语交流,而那些平民百姓是很难学会雅语的,那么市井之间如何交流?对于这一点,并没有相关记载,我们只能凭空想象。想来,平民百姓没有读书识字是很难讲出雅语的,就跟现在的很多农村老年人,他们是没办法听懂普通话,更不可能用普通话交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