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惨的一次海难,上千名船员与乘客丧生,具体原因至今成谜

2020-11-24 20:06:28 作者: 中国最惨的一

1949年的一个静谧的夜晚,一艘名为“太平轮”的客船驶离吴淞口。然而,当船只行至舟山群岛一带时,与一艘货船发生撞击,这艘客船在短时间内沉没,上千名船员与乘客丧生。这起事件,被誉为“东方铁达尼号事件”,亦是近百年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海难。

回溯这场海难,至今仍有不少扑朔迷离的地方。上海市档案馆对外开放后,外界终于得以窥见一些与太平轮事件相关的线索。可惜的是,在尘封的卷宗中,我们只能找到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尚不足以拼凑出整个事件的始末。

未解之谜一:太平轮迅速沉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晚,星斗满天,海面风平浪静且没有雾。”

这段描述天气的记载,出自一位幸存者之口。

从五百多页的太平轮档案中,我们能找到不少类似的天气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可知,当时太平轮的航行环境相对正常,没有大风大浪。既是如此,即便客船与货船发生撞击,太平轮也不该在极短的时间内沉没大海,莫非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吗?

流传的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太平轮的载客、载货量超过了额定标准。简言之,是超载使太平轮在短时间内迅速沉没。

档案馆工作人员姜龙飞指出,太平轮是太平船务公司旗下船只。由于当时的上海中联企业有限公司准备开通一条往返于上海与台湾之间的班次,所以便从太平船务公司处租赁了这艘轮船。经双方协商,每个月上海中联企业有限公司支付七千美金的租赁费。

通过档案馆中的档案可知,这艘船的核定载重约为两千零五十吨。

那么,太平轮遇难当天,船上装载了多少货物呢?

“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了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

—— 《大公报》

显然,从报纸上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平轮在“载重逾额”的基础上又装载了六百吨钢材。虽然,从太平轮船长的声明中可知,太平轮至少已超载四百余吨。不过,事后有关人员进行过统计,得出了太平轮超载七百吨的数据。

仅从这些数据上,我们尚不足以观察出太平轮的吃水情况。在太平轮遇难过后,有不少曾在岸边送亲友登船的遇难者家属提起诉讼,在此期间他们曾向法庭阐述了当天太平轮的吃水状况。某遇难者的亲属卢超的供词是这样的:

“只见船上甲板已与码头齐平,以前上船时须由梯子上船,此次竟举足即可踏上。”

平日里需梯子才能登上船舷,事故当天竟“举足即可踏上”,足见太平轮吃水已相当严重了。不过,即便有这么多事实摆在面前,中联公司方面却仍一口咬定太平轮超载的情况不严重。中联代表在法庭上指出,太平轮当日的载重不足2100吨,实际超重仅有43吨。

对于《大公报》中给出的“太平轮装载钢条六百吨”的数字,中联公司亦做出回应,称:这批钢条仅有二百吨。

未解之谜二:丧生乘客的具体数字是多少?

根据上海档案馆留存的庭审档案来看,在太平轮事件发生后,中联公司曾出具了一份乘客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我们能找到508名乘客的名字。

然而,实际丧生人数远超这一数字。

由于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登船乘客的身份鱼龙混杂,其中既有凭票登船的正常乘客,亦有靠走后门登船者,甚至不乏混上船者。这些乘客身份未明,是以事后统计遇难者的过程相当困难。

那么,究竟有多少乘客登上太平轮呢?

姜龙飞先生仅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模糊的信息。在太平轮开出以前,自上海开往台湾的班次仅剩太平轮一家。由于,当时正值年关,所以太平轮上的508张船票早已售罄。在船票全部售出的情况下,中联公司又卖出了额外的54张船票。

除此之外,有许多登船者凭借过硬的人际关系,或是大量真金白银,获得了宝贵的登船机会。据说,一些门路够宽的船客,甚至能凭借某公司高层的名片当作“临时船票”,获得乘船的机会。结合一些文献的记载来看,当时亦不乏没有船票却在人流中混上船的乘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