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的戚家军,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们正是因抗击倭寇而闻名于世。而在整个明朝时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历朝皇帝都将防备倭寇作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更是达到了顶峰,这才有了戚家军的横空出世。但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在明朝肆虐沿海的倭寇,在清朝却突然消失了。是谁剿灭了他们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戚家军 倭寇产生的背景
13世纪末,日本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但尚不发达,很多生活用品及药材都有赖中国的供给。但在这个时候,日本却实行了海禁政策。由于中国货物奇缺,所以导致价格大涨,很多日本封建领主、贵族、武士、商人都驾船来中国贸易。14世纪,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战争中失败的南方封建主,便组织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劫掠的海盗活动,人们称之为“倭寇”。
日本倭寇
明朝建国后,颁布了严厉的海禁政策,朱元璋更是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严禁私人贸易。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前往,希望恢复两国关系。但日本当时处在分裂对抗状态,所以几次派遣使者都毫无结果。明成祖朱棣上位后,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希望肃清南朝余孽,遂答应与明朝合作,剿捕倭寇。
朱元璋
但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外交政策,双方的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不再管剿捕倭寇。倭寇又开始对我国沿海进行骚扰。而我国沿海居民因为海禁政策的影响,收入急剧缩水,单单依靠本省产的粮食已经养活不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主富商与日本封建主、浪人勾结,组成了海盗集团。所以在当时的倭寇中,既有日本封建主、武士和浪人,也有中国沿海居民。其中大海盗王直、徐海便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肆虐明朝的倭寇为何会在清朝消失?
倭寇之祸让明朝历代皇帝都忧心忡忡,为何在清朝却突然消失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明朝嘉靖时期对倭寇的沉重打击。嘉靖初期,明王朝借宁波““争贡事件”,下令严禁造违式大船,凡是属于违禁海船的尽数销毁,企图切断一切海上联系和贸易往来。结果倭寇却越禁越多,在东南沿海迅速泛滥。当时恰逢张居正主事,便启用了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将领。
倭寇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入寇台州之敌。之后,他与俞大猷联手,基本肃清福建、浙江的倭寇。嘉靖四十四年,二人再度合作,剿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荡平。隆庆时期,为了防止东南沿海百姓再度与倭寇勾结,便取消海禁,允许人们航海前往东洋、西洋贸易,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史称“隆庆开关”。
戚家军
其次,日本国内严厉的海禁政策。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代替他掌控日本,实行幕府统治。当时西方传教士涌入日本国内,很多日本农民都加入了教会。与此同时,葡萄牙快船也要进入日本国内,要求贸易。德川幕府担心外来势力会影响自己在日本的统治,所以颁布了新政,即“锁国令”。
主要内容有:一、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对外国传教士应予以告发或逮捕,防止天主教在日本蔓延。二、严禁日本船出海贸易,日本商人也不得与海外往来。不得派遣日本人去外国,因偷渡被捕者,处死刑。三、对驶抵日本的船只,进行严密监控,贸易活动要在政府的全部监视之下。四、对于已经离开日本在外国营造房屋的日本人,再返回日本处死刑。正是在德川幕府的严厉打击下,倭寇渐渐减少,他们也不敢再冒着生命危险骚扰我国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