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冰”文化

2020-11-26 13:42:40 作者: 古人“冰”文

冰鉴——设计精巧的古代冰箱

冰箱的出现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清凉,还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古人同今人一样也有同样的需求,于是极富智慧的古人们就发明了类似于今天冰箱的物体——冰鉴。

《周礼·凌人》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

祀共冰鉴。” 冰鉴,指古代盛冰的器皿,其作用就是用来延长食物的新鲜及凉爽。古人的祭祀与宴饮都离不冰鉴,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我国利用冰来保持食物新鲜的历史非常悠久,而用以盛冰的冰鉴也可谓冰箱最早的雏形。

1978年,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挖掘出一个战国时期的大墓曾侯乙墓,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其中一对用以盛酒的青铜冰鉴格外引人注目。这件青铜冰鉴长76厘米,宽76厘米,高63.2厘米;为一件双层组合器物,外为方鉴,内为方尊缶。方尊缶鼓腹、平底、直口,有盖位于方鉴正中,缶底有3个长方形榫眼,可与方鉴底部3个弯钩扣合起到固定作用。方鉴呈方形,周身雕有变形蟠螭纹、连云纹、勾连纹等繁复的纹饰;方鉴腹部和四角有8个龙形耳,底部支撑的四足则塑成四只怪兽样。缶与鉴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既可放入冰块为缶内的美酒降温,也可倒入热水温烫缶内的美酒,与之配套的还有一把可探其底的长柄的青铜勺。这组青铜冰鉴结构精巧、工艺精美、实用性强,是青铜器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它也是迄今为止先秦时期出土文物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用于冰镇食品最早的器皿,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冰箱”。这组青铜冰鉴分别藏入国家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

这组设计精巧美轮美奂的青铜冰鉴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私人物品,普通百姓可无缘使用如此重器,如果不是意外发现曾侯乙大墓,直到今天我们也不可能一暏它的“芳颜”。

历史悠久的用冰文化

在电机制冰之前,想在炎炎夏日里吃上冰镇的食物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想在盛夏中美美地吃上一口冰镇西瓜解暑,最常见的方法也只是将西瓜泡入凉水里进行降温。由此可见能利用冰块降温在古代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中国的古人对神灵与先祖极为尊崇,不仅祭祀的礼仪庄重繁杂,而且祭祀的食物也一定要保持清洁新鲜,冬春两季气温较低祭祀时所供奉的食物不容易变质,而到了夏秋两季,高温常令祭祀食物腐败变质,为神明和先祖供奉变质的食品是一件大不敬的事情,因此冰就成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周朝设有“凌人”一职,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采冰、藏冰及祭祀饮食的用冰。直到明、清两朝冰依旧是祭祀时重要的物品,《大明会典》上有清晰地记载:“ 凡每岁四月初一起至九月终止一应供上膳羞并祭祀品味供于冰。” 而清朝各陵寝祭祖所用的冰块均由附近各州县供给,如祭祀昭西陵时冰块就由遵化州供应。

冰除了作为祭祀中重要的物品外,它还有一大用途是作为皇帝对大臣的赏赐及福利。在《周礼·凌人》中记载:“夏颁冰,掌事。”其意是说,酷暑时王会赐给群臣冰块。历代王朝中都有皇帝赐冰予大臣的记录,如《邺中记》中载,(后赵)“石季龙于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唐朝大诗人杜甫也在《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中有诗云:“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宋人笔记《皇朝岁时杂记》中载:“政府及要局修史修书之类,人日供冰二匣,自初伏至末伏。”到了明、清两朝皇帝依旧在夏日赐冰于群臣,明人刘侗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清朝时,每到入伏朝廷就会按部、院、官学等机构发给官员领取冰块的冰票,但年久生弊,官员手中虽持有冰票但能购得的冰只够一人使用,官员们为此也都不再领用冰块而是把手中的冰票转售小贩,导致“官藏冰”出售于市,清人笔记《天咫偶闻》中对此就有记载。

冰的频繁使用还催发了各种夏日冷饮的产生,在唐代已经有人在冰中加糖作为冷饮出售,到了宋代冷饮的品种越来越多,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当时宋人还常吃一种用果汁、牛奶、药菊、冰块等混合制成冰冻的饮品,取名叫“冰酪”。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发现,这里人们喜欢吃一种用牛奶和冰混合在一起叫作冰奶的食物,据说后来马可·波罗将这种食物带回了意大利又传到了欧洲,我们今天所吃的冰激凌就是在此基础上发明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