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载:"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诸侯有旅贲,御灾害也。"虎贲众所皆知,是周天子的王牌部队,守卫周王畿的重要力量,后世称为禁卫军。而旅贲是什么呢?亦属禁卫军序列,不过旅贲是属于诸侯国的禁卫军。
不管是虎贲还是旅贲,都是精锐战士,否则也不可能成为禁卫军。《孟子》载:“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就是这虎贲三千,见证了西周灭殷商的千古盛况。而旅贲,《周礼》中解释,五车而趋,是可以跟着战车跑的卫士,旅贲显然并不逊色于虎贲,也可能是冲锋陷阵的佼佼者。
《周礼》载:“有旅贲氏,设中士二人,下士十六人及史二人,徒二人。掌执戈与盾,随从周王坐车,左右各八人。”这些旅贲平时守卫王官,周王巡游就跟随左右,如果是来自诸侯的旅贲,则极有可能是其中的最强禁卫军。
到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旅贲在内可抵御外辱,在外能攻城略地,显然才是到了其用武之地。《左传》载:“使 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 。”楚国的三千“被练”也是楚国的禁卫军部队,所谓“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就是说,楚国进攻吴国的部队,还不是重装甲兵“组甲”兵,而是披软甲的兵士,与重装甲兵相比,被练兵重在灵活,绝对是武艺高强的武士。
《左传》记载,晋灵公设宴暗杀赵盾,埋伏在四周的是"公介"、"公徒",也就是晋灵公的禁卫军。只是这些禁卫军似乎已近衰败,处心积虑的暗杀事件居然失败,赵盾的保镖大闹现场,赵盾却因此成功逃亡。当然,这并非说晋国军事力量已衰败,在城濮之战中,晋国就曾打败楚国,而此战之中,楚国有支部队为“东宫”,据说是楚太子的"宫甲",也是禁卫军,晋国显然打败了这支部队。那么,晋国的"公介"、"公徒",会不会就是最强禁卫军呢?
真正的最强禁卫军,有可能并非出自强秦蛮楚,也不是来自晋国,却是来自晋国的继承者魏国。这是为什么呢?《荀子》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在魏国,由吴起训练演变而来的魏武卒,乃是诸侯列国闻之色变的常胜军,其中的最强者,多半也应为魏国王室所征用,成为护卫魏国的重要力量。
史书载,吴起曾以五万大军打败了汹涌而来的秦军,兼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魏武卒一战成名,秦国数年之间未敢东进,多是源自对魏武卒的忧虑。与当年的晋国相比,到战国时代,诸侯国们大力推广铁骑,比之铜器更为轻便,兵将运用更为灵活,且随着春秋百年的征战,晋国所改进的大部分兵器,已为魏国所沿用。若说魏国禁卫军与当年的晋国禁卫军相遇,孰胜孰败,很难预料。如果吴起所训练的最强魏武卒被选拔进入魏国王城,成为魏国君主的禁卫军,哪家诸侯又会不怕,哪家刺客又会不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