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这样走歪的:近代日本图强的西方之路,普鲁士的最佳示范

2020-11-26 17:45:01 作者: 历史就是这样

日本是近代以来东亚第一个霸主,也是在亚洲地区被称为列强的国家,日本并不是从开始就如此强大且具有野心。说到根子上,日本的开国其实比清王朝更晚,但是日本却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废除旧制度,在巩固国内统治以后向西方学习。

并且这一场学习持续了数十年,在经历数场国运之战以后,到达了国家霸权发展的巅峰。在历史上我们认为这种霸权是一种邪恶,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日本为什么能够在近代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主导了一场维新革命,并且成功,自己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转变成为了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以王政复古和天皇亲政的前提,共同纳入政治秩序,这一点是西方立宪君主制国家必然的道路。因此,日本开启了近代化的改革,天皇统治和民众参政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日本政治伦理诉求的基础。当然,这种良性互动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一种常规的,正式的君民共主,而是拥有浓厚的日本情节和封建因素,影响日本后来的发展,但是当下暂且不必将其拿出讨论。

因为在最初的理论分析和研判的时候,日本并没有走偏。日本直接效仿了西方的选举制度,从法理上构建选举权。当时日本提出了体用结合的方针,要民众在心理上有所认知。并且天皇统治也能与政治现实相适应。正是如此,在明治维新初期,选举权的资格逐步扩大,再到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与当时的天皇统治制度相结合,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国家景象。

日本在当时使用君民共主的模式,集中反映了近代日本对西方政治理念和自身传统的重视,理解与改造。这种改革的强大动力源自于政府和民间,在当时都认识到了要想成为对抗美欧列强的强国,必须启发民智,使民众拥有参政权。但是由于日本的封建因素并没有通过革命的方式革除,而是在封建因素当中的开明力量主导这一场变革,所以民众的参政权也有种种限制。

这种限制在政府的主导下,成为了日本未来选举权和国家民主的政治基础,当然,这一种民主是在天皇制度之下的民主。在1869年,日本提出了海外万国皆于利于他土之上,唯独日本皇威不堕,国权不损,为了增强国家竞争力,很多保守派也提出了王政复古的很多课题。但是日本的保守派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顽固,他们也知变通。他们也提出了打破身份空间和职业上的封建,强化社会流动。

并且认可社会应该寻求一种真正的自觉意识,统一秩序,发展近代产业,解放民的欲望,同时也要有所节制,稳定社会。而当时日本的激进派则希望日本能够迅速融于西方社会,求知识于世界,革除一切封建保守。当时的明治政府并没有明确要选择哪一条道路,在1871年,明治天皇则任命了很多特权大使出访欧美。这一次,日本向西方学习和探视的实际行动被很多国家所重视,日本对当时的欧美12个国家都做出了反应,使节团也认真考察了欧美各国的社会和政治。

同时,在日本国内仿欧美之际,西乡隆盛等人则主张以武力迫使朝鲜开国。可以说日本强大的理想和现实利益日本都想要。终究两条道路的政治模式和诉求,最终导致明治政府的分裂。使节团没有完满的完成任务,而终止,西乡隆盛等人辞职,但是日本面向西方的这一个基本政治走向并没有改变。

日本民间日益活跃,甚至在一八七八年,一些极端主义者遇刺了大久保利,政局动荡不安,而一些极端主义者则展开天皇亲政运动,当然还有一些爱国社等同盟展开的民权运动,两者夹击之下政府又重新意识到了政治的紧迫性。由此才真正进入自己的宪政制定阶段。曾经访问欧美所得到的很多资料也真正派上用场,明治维新的文明开放政策并不是单一由政府主导的,在民间也有很多传播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理念的活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