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第一桶金

2020-11-26 21:42:31 作者: 秦国的第一桶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礼记.王制》

自从公元前771年秦人在“烽火戏诸侯”事件中立功,秦襄公被周平王正式封为诸侯,距今已经90多年,秦国也历经了几代国君。(详东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公元前770年> )

那么这么多年秦国都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一直忙着对付戎人。

春秋时期秦国周边主要戎人分布位置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周灭亡后,此时的关中大地遍布戎人。

当时中原周边的地区有很多部族,被统称为“蛮、夷、戎、狄”,就连中原腹地也是华夷混居。

本篇开篇引用了《礼记》对“蛮夷戎狄”的描述,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共同特征基本一致,比如披发、纹身、穿兽皮羽毛、吃生食等。名称的区分主要以部族相对于中原地区所处的方位,“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这些定义大体和实际情况差不多,但也有个别现象。如介绍楚国时出现的“百濮”,虽然地处西南方向,也被称为“夷”。

我们知道,曾经周人的祖先长期住在戎狄之间,用戎狄的习俗。周朝灭亡商代也有八个夷狄部落的帮助。实际上,这些部族和中原华夏族没有本质区别。

蛮夷戎狄的称呼带有歧视色彩,是因为他们没有进入周王朝的“礼制”体系,可能生存方式和文化比较落后。

《史记》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意思是当时就连秦国自己都被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举行各种盟会也不会邀请秦国参加。因此,如果不是后来做大做强,秦国可能会一直被歧视。

第一代国君秦襄公与戎人战斗,战死在岐山下。

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把秦国国都由汧邑迁到汧水渭水交汇的地方,并继续与戎人战斗,直到公元前749年,才收复了包括镐京(在今陕西西安市)在内的大部分土地。并且按照之前说好的,自己只留下岐山以西,岐山以东的土地交还给周王室。

此时的秦国实控区域还不大,大约在今天甘肃东部和陕西中西部的地区。

但此时的东周王室已经没有力量重新控制原来的故土。

秦文公时,又把国都迁到平阳(在今陕西陈仓),并且东征戎人部落荡氏,赶走了他们的首领亳王,占有了这块地盘。

荡氏又称“荡社”,所在地是原来西周末年灭亡的杜国的故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方向。杜国是五帝之一帝尧的后人,在周朝又称做“唐杜氏”。

我们知道《史记》、《左传》中有非常多的通假字,无论是字形相似还是读音相近都可以通一下。

所以我们再对比“荡社”和“唐杜”,有理由相信被秦国打败的荡氏就是杜国的遗民。

秦国征伐戎狄示意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时,秦国出兵向更东讨伐了华山脚下的戎人彭戏氏。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灭掉渭水上游的邽、冀之戎(在今甘肃天水市)。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占领原西周时期郑国的领土,并且在杜、郑分别设县。回来时还顺手灭掉了原来西虢迁走后留下的小虢国(在今陕西陈仓)。

以上所说的戎狄部落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大多只知道他们的名字,更详细的信息已经无从了解。

总之,到秦武公晚年,整个关中地区,渭水两岸基本都控制在了秦国手中。

秦武公把国君位子传给了弟弟秦德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